中青在線訊(實習生 周馮寧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葉雨婷)4月20日,由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辦的“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創新論壇2019——暨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2019年會”在北京大學召開,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張平文院士在論壇中向在座嘉賓全面介紹了國家工程實驗室,并提出重要觀點:大數據研究的技術最后一定要落地、一定要推廣。
張平文院士在會議現場。北京大學供圖張平文院士在報告中全面介紹了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的組建與定位、建設進展和對外合作情況。作為與北京大學、北京大數據研究院“三位一體”的新型研發綜合體,directadmin安裝,實驗室瞄準國家重大需求,扎根祖國大地,致力于培育標志性應用成果,開展體制機制創新,探索交叉學科人才培養新體系。目前,實驗室已開展國家與社會合作項目20余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5項,申請專利12項、軟件著作權6項,發表論文200余篇,并啟動出版“大數據科學與技術叢書”。實驗室正在通過智庫咨詢、技術研發、人才合作、產業落地、示范推廣等方式廣泛開展戰略合作。在談到具體技術實踐時,張平文院士講述了“面向冬奧的天氣預報”這一典型示范案例,形象闡釋了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的價值。“國家要求每50米就要有一個氣溫點,冬奧會的地點在山區,在國家條件支持下,學會利用大數據來精準測量山前山后溫度,這既是國家的需要,也是我們實驗室的義務所在。”冬奧會天氣預報的大數據研究最后成果不是停留在紙筆上,而是體現在氣象局具體的實踐上。“在數據研究方面,光光紙上談兵是絕不可行的,技術一定要落地,一定要推廣。”張平文。在論壇上,大會特邀報告專家、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黃鐵軍教授發表了關于《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平臺》的演講,他指出,人工智能是以機器為載體的智能,其核心是“智能為用,學習為魂,機器為體”。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到2030年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目標,原則在于科技引領、系統布局、市場主導、開源開放。
相關閱讀:
每日云計算資訊精選|加快數字產業發展,亞洲第一的阿里云已開啟下一個十年
聯想谷歌加入英特爾新晉云計劃
通知 | 2019云計算開源產業大會獎項評選開啟,站群服務器,歡迎報名!
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IDC圈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