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歐美老牌國家制造業的重振,還是中國制造業的轉型提升,工業大數據都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前,全球主要國家掀起了新一輪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為共同特征的工業革命,加速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并推動其與全球工業系統的深入融合,以期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無論是歐美老牌國家制造業的重振,還是中國制造業的轉型提升,工業大數據都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業大數據是指在工業領域中,圍繞典型智能制造模式,香港免備案主機,從客戶需求到銷售、訂單、計劃、研發、設計、工藝、制造、采購、供應、庫存、發貨和交付、售后、服務、運維、報廢或回收再制造等整個產品全生命周期各個環節所產生的各類數據及相關技術和應用的總稱,工業大數據以產品數據為核心,極大延展了傳統工業數據范圍,同時還包括工業大數據相關技術和應用。
工業大數據具備雙重數據,即價值屬性和產權屬性。一方面,通過工業大數據分析等關鍵技術能夠實現設計、工藝、生產、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滿足用戶定制化需求,提高生產效率并降低生產成本,為企業創造可量化的價值;另一方面,這些數據具有明確的權屬關系和資產價值,企業能夠決定數據的具體使用方式和邊界,數據產權屬性明顯。工業大數據的價值屬性實質上是基于工業大數據采集、存儲、分析等關鍵技術,對工業生產、運維、服務過程中數據實現價值的提升或變現;工業大數據的產權屬性則偏重于通過管理機制和管理方法幫助工業企業明晰數據資產目錄與數據資源分布,確定所有權邊界,為其價值的深入挖掘提供支撐。
工業大數據產業現狀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也是一國經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
近年來,工業大數據作為我國“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的關鍵技術支撐以及兩化融合的重要基礎備受關注。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大數據”“兩化融合”“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等綜合性政策與指示,其中對工業大數據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全面指導我國工業大數據技術發展、產業應用及其標準化進程。
國家工業大數據相關政策
從供給側看,工業大數據供給側能力持續提升,涌現出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成為推動我國工業大數據發展的中堅力量。一是由傳統工業制造企業數字化、軟件化、平臺化發展,出現了一批具有較強數據匯聚能力的衍生型企業,如航天云網、樹根互聯等;二是軟件企業向工業領域滲透,出現的技術型企業,如昆侖智匯、東方國信等企業在工業數據建模、分析處理等領域不斷突破核心技術;三是互聯網企業積極進入工業領域,如阿里推出“ET工業大腦”等產品和服務,騰訊推出工業互聯網“木屋云”平臺。
從需求側看,隨著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國家戰略的逐一推進,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延伸以及智能化設計、生產、服務等新模式不斷出現,對于工業大數據技術、產品、平臺的需求不斷增大,為工業大數據提供了充足的應用場景。
然而,在我國工業大數據產業發展不斷優化提升的同事,仍需要清楚認識到我國工業大數據的仍存在物聯數據無法獲取、格式不同意,數據產權不清晰、數據壁壘難以打破,全產業鏈數據應用不足等問題。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在我國國產工業軟件、高端物聯設備核心技術供給不足,而國外設備讀寫不開放,VPS,數據無法讀取或者格式多樣,無法直接利用;第二,面對體量大、分布廣、結構復雜、類型多樣化的工業數據,目前工業行業整體數據資源管理水平不足,難以管理企業內部和外部各類數據,更無法充分分析和利用。第三,缺乏可用、好用、可信的工業大數據平臺,難以充分利用工業全產業鏈上下游的數據,以實現人、機、物等各類工業要素、工業業務流程以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更大范圍的實施鏈接與智能交互,推動工業生產的資源優化、協同制造和服務延伸。
與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的關系
與智能制造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