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如何精準施策、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數據作為一項關鍵生產要素,正在成為決策和行動的“輔助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河北省稅務部門充分利用長期積累的稅收數據優勢,深挖細掘稅收大數據這座“金山銀庫”,進一步盤活數據資源、挖掘數據價值、拓展數據應用,將“應時之需”轉化為“常態之舉”,為復工復產復銷按下“快進鍵”。
精準“導航”,國內服務器,助力減負補缺
超過200萬美元的訂單如期交貨,讓玉星生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石利濤長舒了一口氣。
玉星生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邢臺市寧晉縣西城區,是一家加工生產、出口銷售原料藥維生素B12的外向型企業。按照計劃,公司2月初交貨的訂單超過200萬美元,1月底要備足生產原料。但受國際疫情持續影響,可用于原料采購的流動資金緊張。
手里拿不出錢,這讓石利濤壓力很大。此時,和他一樣關心企業資金壓力的,還有所屬管轄稅務部門的工作人員。
2020年,該公司的出口貿易額達5550余萬美元,寧晉縣稅務部門將其評為出口退(免)稅管理一類企業,依托稅收大數據提供一對一加急辦理服務。得益于這一機制,公司1月18日的出口退稅申請,當天就審核完畢,1月20日就收到601.8萬元退稅款。
同時,寧晉縣稅務局充分運用稅收大數據,依托金三系統、進銷項系統和增值稅發票數據,通過主動篩選提取玉星生物公司的涉稅基礎數據,發現企業符合申請享受增量留抵退稅優惠的條件,及時為企業開展納稅輔導和申報提醒,幫助企業很快享受到了這項稅收優惠政策。
及時到賬的兩項退稅,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石家莊市橋西區稅務局辦稅服務廳內,納稅人通過“云桌面”登錄電子稅務局辦理涉稅業務。
河北日報通訊員劉軍攝
企業有銷售就會產生收入,有收入就會開具增值稅發票,一張張增值稅發票上的產銷信息不斷累積,就形成了稅收大數據。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手掌大的增值稅發票上面有豐富的信息,包括購貨方、銷貨方、不含稅的銷售收入等。“進項”和“銷項”上的變化,反映了進貨和銷售的難易和順暢程度,及時性強、覆蓋面廣、準確性高,讓稅收大數據不僅可以定向推送優惠政策,更能精準篩選出可能在申報時沒有及時享受到優惠政策的納稅人,確保應享盡享。
經過疫情期間的淬煉,稅收大數據的“應時之需”正在變為“常態之舉”。
為了讓稅收優惠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更加暢通,承德市雙橋區稅務局專門成立了數據分析小組,充分利用稅收大數據實時掃描、精準識別的優勢,依托增值稅發票管理、重點稅源等系統,采取數據掃描、交叉比對等方式,迅速定位優惠政策“應享未享”納稅人共計1032戶,通過逐筆核實數據,重點提醒輔導,讓納稅人在應享盡享中減負增能。
如何讓納稅人在疫情期間盡量少跑路,也是稅收數據應用的重要方向。
在擁有智稅中樞總控系統和多功能無障礙導稅平臺的石家莊市橋西區稅務局辦稅服務廳,當納稅人經過閘機進入辦稅服務廳后,無感人臉識別系統就會發揮作用,實現“一次相逢,終身不忘”,并利用大數據智能提取風險信息功能,在納稅人進門的瞬間,就對納稅人的稅務“健康”狀況“把脈體檢”:之前有無漏申報信息、有無欠稅未繳等涉稅風險信息等,全部通過短信發送到進廳辦稅的納稅人的手機上,納稅人可以快速獲知企業風險,及時處理,掃除隱患。
“搭橋牽線”,修復產銷鏈條
疫情發生后,有的企業原材料供應不足,有的企業面臨產品銷路不通的難題。關鍵時刻,河北省稅務部門通過覆蓋面廣、及時性強、顆粒度細的大數據,幫助企業找貨源、開銷路。
稅收大數據還能幫助企業解決原料采購難題,這在石家莊邢森染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閆茹還是第一次經歷。
石家莊邢森染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深靛藍為主的染料企業,所用原料主要為苯胺基乙腈。國內生產苯胺基乙腈的廠家很少,原本供貨商是一家四川企業,但今年1月份受疫情影響,從四川到石家莊的物流不暢通,企業庫存的原料只能維持一周左右的生產。而當時正是染料銷售的旺季,如果原料持續短缺,產成品斷貨,勢必會造成客戶流失,給企業帶來無法逆轉的損失。
從哪兒匹配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