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技術是借助人工智能和互聯網,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梳理分析以歸納特點、總結規律、研判趨勢、指導實踐、輔助決策的技術。當今社會各個行業幾乎都在加快推進大數據技術的全面應用與融合發展。新形勢下加速推進大數據技術與高中階段學生評價機制的有效融合,有利于以科技賦能評價改革,更有利于以評價改革撬動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指出,“創新評價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這就要求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學生評價必須借助互聯網,全面拓展關于學生的數據信息來源,研發符合國家教育理念和區域教育實際的學生評價系統,并不斷提升學生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時效性和針對性,推進評價結果轉化,將評價結果應用于教學改革、教育管理、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更為廣泛的實踐中。
拓展數據來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每名高中生的各類數據信息是“數字化學生”評價機制的基礎和關鍵,缺少了豐富的數據,學生評價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大”是大數據技術最為顯著的特征,在確保學生個人學籍信息、各類考試信息、教師評價信息等全面數字化的基礎上,歐洲服務器,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學生評價機制還要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多維度、多階段大量引入關于學生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其他數據信息。
一是要拓展評價主體數據信息,顛覆以往學生評價主要依靠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評價場景主要集中在校內的做法,要充分借助發達的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廣泛引入家長、學生和學生所在社區等評價主體關于學生在多種情境中的各類評價數據信息或自評數據信息;二是要拓展評價客體數據信息,學生評價不能僅評價學生,還要將家長作為評價學生的參考數據;三是要拓展合作機構數據信息,構建覆蓋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各個階段和教學機構的學生數據信息一體化共享機制,建立持續更新并跟隨學生終身的數字化學籍檔案,同時要與醫療機構等其他服務行業合作共享關于學生的個人信用、身體素質、服務性消費等方面的數據信息,確保學生評價系統能夠為學生描繪覆蓋日常學習、生活全領域的動態畫像。
研發評價系統。大數據評價系統本質上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海量數據處理系統,能夠對每名學生的各類數據信息進行高效處理分析,從而得出較為客觀、科學的評價結果,達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目的。
要建立符合自身的評價系統研發團隊,這主要緣于高中學校作為區域性教育機構,在教學實際和學生特點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這就要求學校基于信息技術骨干教師建立和培養符合自身的學生評價系統研發團隊,將本校的學生評價原則、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評價特點等完美映射于學生評價系統中。此外,建立學生評價系統研發團隊還能夠根據內外形勢的最新變化及時調整系統參數和升級系統功能,提升學生評價的機動性和時效性。
要提升學生評價系統的數據加工能力,與零售、通信等服務性行業的客戶大數據評價系統不同,學生評價系統存在大量常規數據分析難以量化的指標,免備案主機,如學生的課堂表現、日常行為、業余愛好、個人品質、身體狀況、心理特征等,這就要求學生評價系統在數據輸入階段能夠將學生的各類非量化信息進行客觀評級和相對量化,加工成人工智能可識別、可比對、可分析的數據信息。
要科學設定系統的評價標準,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評價維度均要將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特別是要堅決改變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簽的做法,還要為學生參加各類文體活動情況、日常勞動實踐情況等設定科學的過程性評價標準,持續完善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和多元化評價。
強化結果運用。要充分借助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學生評價結果全面、客觀、科學、針對性強的優勢,有效發揮評價結果在導向、鑒定、診斷、調控、改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對癥下藥、量身打造,為每一名學生制訂個性化的評價結果應用方案,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一方面,要指導學生提升學習能力,根據大數據評價結果督導和推動學生逐漸形成符合自身行為偏好、認知結構、識記能力、所處學段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提高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實效。另一方面,要指導學生做好生涯規劃,根據大數據評價結果幫助和引領學生充分依據自身的能力天賦、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條件,科學填報高考志愿和選擇適合的職業方向,確保在未來順利實現求學階段向就業階段的過渡。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強化心理素質,根據大數據評價結果培養和形成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懈的奮斗精神、較強的抗挫能力,能夠積極有效應對高中學習生涯和未來人生道路上的各類挫折和突發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