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大數據的應用已融入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世界三大航空發動機生產商之一羅爾斯·羅伊斯賣出的每一臺航空發動機,內部都安裝了上百個傳感器,詳細記錄并保存工作時所有細節。這些數據會實時傳輸給地面的數據分析中心工程師,從而及時判斷該發動機是否需要維護,是否存在故障。
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李冠宇表示,大數據在加速向傳統產業滲透,驅動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變革,推動制造業向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電信、金融等行業利用已經積累的豐富數據資源,正積極探索客戶細分、風險防控等應用,加快服務優化、業務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步伐。
服務業全面“流程再造”
零售巨頭沃爾瑪每天都要處理龐大的數據信息,所有店面的銷售情況都實時反映到大數據中心,通過對比分析可以準確發現隱藏的問題。比如,他們會從手電筒等救援設備的銷售數據中找到發生自然災害的規律,做出預測并對環境變化作出反應,防止商品脫銷。沃爾瑪相關負責人表示,運用大數據工具之后,出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時間從兩到三周縮減為20分鐘。
零售業運用大數據調整銷售策略,制造業運用大數據加強售后維護,農業運用大數據制定收割路線,電信業運用大數據加強精準營銷……顯然,大數據對傳統產業的改變不只是某個環節,而是從設計研發、生產管理到售后維護的全流程。
“大數據的高容量、多樣性、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等特性都有助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軟件所所長潘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數據是創新發展的資源,大數據資源的開發也要經歷采集、傳輸、儲存、梳理、分析等過程去形成軟件和個性化解決方案,然后應用到相關的領域、行業和企業。而大數據的實時、感知和預測等特點確實可以在企業降低成本、縮短生產周期、提升效率、細分產品定位、優化流程和決策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樊會文向記者分析說,一方面,大數據作為決策依據的屬性,能夠精準分析供給與需求,減少生產經營中的盲目性,讓傳統產業創新經營模式,實現智能生產;另一方面,大數據作為新型經濟資源的屬性,能夠與傳統產業融合而產生新型生產性服務業,產生新業態,推動產業升級。
目前,商業、金融業、制造業等傳統行業都有成功的大數據應用。其中,“零售、媒體、能源、電信等行業應用大數據做得比較好。”潘文解釋說,前兩者是因為在消費前端,加之“互聯網+”大潮帶動,大數據的價值很容易體現出來;后兩者則是因為本身在國家推進產業發展時就一直比較重視信息化建設以及后來的智能化升級改造,大數據的應用水平自然水漲船高。
制造業局部“開花結果”
保利協鑫的光伏切片生產車間運用了先進的智能設備和信息系統,每天都能產生大量的數據,在把數據放上“云端”實現互聯互通之后,通過智能算法和精準分析,在生產過程中實時監測和控制變量,光伏切片的良品率提高了1%,每年能節約上億元成本。
“制造業是大數據應用的主戰場。”李冠宇認為,大數據能推動制造業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實現更有效率、更加精準的資源配置,加速驅動制造業生產、管理、營銷模式的全面變革,顯著提升制造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而大數據正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內容。
大數據能讓生產方式個性化。傳統的大規模生產方式下,企業生產什么,用戶就購買什么。而在個性化定制生產模式下,用戶需要什么,企業就生產什么,產品的生產過程發生了顛倒。“比如海爾,把社交數據中獲得的客戶反饋融入新產品研發中,結合了內部和外部數據的能力。大數據創新了商業模式,以消費者數據為基礎的消費者喜好和需求正倒逼到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供應鏈、營銷等制造業供給側的多個環節。”潘文說。
李冠宇說,大數據還能讓研發設計知識化、生產制造敏捷化、生產管理透明化、產品售后服務化。隨著智能工廠、智能車間的建設,生產線上將安裝數以千計的傳感器,國外域名 免費域名,來監測溫度、壓力、震動、噪聲等參數,通過大數據應用調整參數將顯著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實現敏捷制造。而大數據與供應鏈的融合,香港云服務器 美國云主機,將更清晰地把握庫存量、訂單完成率、物料及產品配送情況等內容,進而提高反應速度、降低成本、優化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