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以137億美元收購擁有逾460家實體門店的有機食品雜貨連鎖超市——全食后,零售行業引發了一場不小的地震。當天,沃爾瑪也宣布以3.1億美元收購線上電商網站Bonobos。
兩大零售巨頭正面碰撞,火花四濺。外界難免將二者對比一番,猜測未來誰將在這場零售大戰中更勝一籌。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亞馬遜是一家涉足零售行業的科技巨頭,而沃爾瑪不過是個只會賣貨的傳統零售商。但將大數據和AI技術落地到零售業務中,亞馬遜并不見得能夠碾壓沃爾瑪。
任何AI與大數據技術都是基于具體的場景和業務才能發揮它的最大價值,亞馬遜雖然在線上電商業中積累了與業務緊密結合的AI技術,但線上的模型往往難以全面遷移在線下,甚至完全不適用。
其次,AI是建立在強健穩定的IT基礎設施系統中,在這一維度,沃爾瑪有著幾十年的開發積累。
而亞馬遜線下零售店小范圍試點的成功,并不能代表它能迅速復制,保持試點的水準開遍全球。同時大數據中心和AI系統也面臨能否把成本協調到恰當好處的問題。
那么沃爾瑪和亞馬遜在線下零售店中到底應用了哪些AI技術,為此,雷鋒網對亞馬遜和沃爾瑪的進行對比。
傳統巨頭并不傳統
大數據系統
眾所周知,亞馬遜的大數據分析系統在電商行業冠絕群雄。它利用其20億用戶賬戶的大數據,通過預測分析140萬臺服務器上的10個億GB的數據來促進銷量的增長。亞馬遜會追蹤你在電商網站和APP上的一切行為,盡可能多地收集信息。你只要看一下亞馬遜的“賬戶”部分,就會發現其強大的賬戶管理,這也是為收集用戶數據服務的。主頁上有不同的部分,例如“愿望清單”、“為你推薦”、“瀏覽歷史”、“與你瀏覽過的相關商品”、“購買此商品的用戶也買了”,亞馬遜保持對用戶行為的追蹤,為用戶提供卓越的個性化購物體驗。
收購全食后,亞馬遜的大數據分析能力也將逐漸落地到全食的幾百家線下門店。
不過沃爾瑪在大數據大規模流行前就已經開始利用大數據分析了。為了能夠提供卓越的用戶體驗,沃爾瑪收購了一家叫做Inkiru的初創公司以提高其運用大數據的能力。Inkiru可以在有針對性的市場營銷、銷售和反欺詐等方面為沃爾瑪提供幫助。Inkiru的預測技術平臺從不同來源獲取數據,并通過數據分析幫助沃爾瑪加強個性化營銷。
沃爾瑪的大數據的生態系統每天要處理數TB級的新數據和PB級的歷史數據。沃爾瑪通過店內的WiFi搜集了將近1.45億美國客戶(相當于美國成年人的60%)的詳盡數據,包括他們購買的物品、他們住的地方,以及他們喜歡的產品等。
沃爾瑪實驗室的大數據團隊還能通過分析用戶在Walmart.com的點擊行為,消費者在店內和線上購買的物品以及推特上的趨勢,判斷當地的活動(如舊金山巨人隊贏得世界大賽)和天氣變化將如何影響用戶的購買模式等。
根據大數據分析出的結果,沃爾瑪可以靈活調控倉庫中的貨物存儲,動態調整價格,以短信和直郵的形式進行精準營銷,進而實現銷售利潤的最大化。
倉儲機器人
亞馬遜于2012年收購了機器人公司Kiva Systems,并將其應用到了倉儲系統中。據數據統計,kiva 的作業效率比傳統的物流作業提升了2到4倍,機器人每小時可移動 30 英里,位置到達準確率高達 99.99%。亞馬遜機器人部門每年可幫助亞馬遜節省大約9億美元的人力成本。
而在位于賓夕法尼亞州的伯利恒小鎮(Bethlehem),沃爾瑪建有一個面積120萬平方英尺的倉庫,里面安裝了2個40英尺高的機器塔用于運送產品。據了解,沃爾瑪熱銷產品70%的訂單都是由該倉庫處理的。
倉庫的工作人員的手腕上還佩戴類似智能手機的設備,該設備可以告訴員工在哪里可以找到商品,需要用多大的箱子以及需要多少膠帶進行打包。這些設備不僅讓沃爾瑪變得更加高效,還大幅節約了成本。
無人機送貨
亞馬遜開創了用無人機派送包裹的先河。多年來,亞馬遜一直在努力完善其無人機配送系統。日前,亞馬遜剛剛獲得了美國商標專利局的一項與物流服務相關的新專利批準——可適配于無人機快遞服務的包裹標簽內置降落傘。這項技術未來或許將應用到亞馬遜的Prime Air 無人機快遞服務中。
相關專利文件顯示,這個系統能夠內置于無人機快遞包裹的標簽內,內置相關感應器和折疊式降落傘,可分離式包裝,震動吸收器,大型包裹還可以安裝多個標簽內置降落傘。當無人機接近投送地點時,無人機可以直接在空中控制釋放內置降落傘的快遞包裹,讓其自動完成投送過程,無須快遞無人機降落到地面,從而提高快遞投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