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谷歌、百度、科大訊飛等互聯網企業相比,聯想確實是有優勢的,這個優勢體現在聯想擁有一定的硬件產品量上,”分析人士指出,“但問題在于,當前聯想的硬件產品能夠產生多少有效的數據量。1.5億臺設備要想獲得數據,就需要加入人工智能模塊。這不可能從老舊設備上去獲得,而需要搭載在新增的設備上。”
繼4月喊出投入12億美元發力AI后,聯想的人工智能戰略終于全面亮相。
7月20日,聯想集團CEO楊元慶在2017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表示,人工智能在經歷兩次潮起潮落之后迎來第三次高峰,人類正在從數字化生存向智能化生存邁進。在這個過程中,聯想給自己的定位是做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變革推動者和賦能者。
“聯想將為消費用戶和商業用戶提供更加智能的設備+云和基礎設施+云,”楊元慶在解讀聯想人工智能戰略時表示,“聯想未來仍將專注PC,但不再僅僅是個人電腦而是個人計算設備,加速個人電腦向個人計算設備+云、個性化計算設備+個性化云的轉變。在后端,聯想將為企業提供更加智能的基礎設施+云服務。”
與此同時,聯想圍繞生活、工作和社會三個領域,介紹了一系列人工智能相關產品和服務,包括聚焦智能化生活的12導聯醫療無線智能心電衣、超智能音箱smartcast,提升智能化工作的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情境引擎、混合現實頭戴設備晨星AR,以及在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方面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等。
AI后來者
近兩年,任何一家科技企業都很難拒絕人工智能帶來的誘惑,聯想亦不例外。
去年11月,聯想邀請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芮勇加盟,標志聯想進軍人工智能正式起步。今年3月,聯想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由曾擔任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的徐飛玉作為副總裁負責實驗室的研發工作。4月,楊元慶表態,未來三四年內,聯想將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領域投資超過12億美元。而7月20日,在醞釀長達半年多之后,聯想發布了全面的人工智能戰略,涉及消費用戶和商業用戶兩大部分。
除了顯見的動作之外,據聯想集團CTO、高級副總裁芮勇指出,聯想集團在人工智能領域也正在進行大量投入。在大數據方面,聯想是國內最大的制造企業數據集群,擁有超過12個PB+的制造業市場客戶數據,每天新增30個TB的數據,處理超過150億條信息。在計算力方面,聯想投入了軟硬件全局優化方案,綜合CPU、GPU、FPGA等計算力引擎的集成系統,英國服務器 俄羅斯主機,支持大規模并性訓練的AI平臺。算法方面,聯想目前已經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吸引全球人才加入,同時將算法與垂直行業進行結合。
但另一個事實是,國際上,包括微軟、谷歌、Facebook早已殺入人工智能領域,國內以百度為代表的科技巨頭也已布局數年。作為后來者的聯想,是否有機會在人工智能領域突圍晉升第一梯隊?
“聯想的獨特優勢體現在聰明的智能設備、強大的基礎設施和智慧的云計算。”楊元慶在接受采訪時指出,“我們的獨特優勢就是擁有大量的設備用戶,其中不單有終端設備用戶,而且擁有企業后臺設備用戶。包括智能音箱、智能電視、VR/AR設備等在內,各種各樣的設備將成為人工智能的載體。聯想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夠通過設備很好地傳遞到用戶手中。”
芮勇則將聯想的優勢之一理解為閉環的系統。“聯想是全球為數極少的一類企業,這類企業同時擁有前端設備、服務及后端的基礎設施。”芮勇表示,聯想每年售出超過1.5億臺的終端設備,這些設備成為入口,也就意味著用戶數據。通過對這些消費及商業用戶數據的分析,能夠提升服務,從而再次驅動設備的銷售。“人工智能技術需要迭代,需要閉環系統,全球沒有幾家企業可以把這個閉環完全打通。”
“與谷歌、百度、科大訊飛等互聯網企業相比,聯想確實是有優勢的,這個優勢體現在聯想擁有一定的硬件產品量上,”賽迪顧問電子信息行業高級分析師向陽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但問題在于,當前聯想的硬件產品能夠產生多少有效的數據量。1.5億臺設備要想獲得數據,就需要加入人工智能模塊。這不可能從老舊設備上去獲得,而需要搭載在新增的設備上。”
漫漫追趕路
對于現在的聯想而言,人工智能戰略部署的關鍵,在于搭載了人工智能模塊的新增設備的銷售。然而,聯想的銷售業績近幾年相對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