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ll in AI?人工智能的變革與顛覆——中歐專家對話人工智能未來”的圓桌對話上,Isomer Capital亞太地區戰略分析師兼安資本合伙人婁棟宇、德勤財務咨詢合伙人陳紀正、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兼IBM人工智能研究小組研究員Filippo Fabrocini、鼎暉創新與成長基金執行董事葉丹、盛世投資合伙人花偉等嘉賓圍繞相關議題進行了熱烈討論。與會嘉賓表示,數據和關鍵性技術等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而中國在發展人工智能方面具有多重優勢,有望成為下一個發展中心。
數據和關鍵性技術是重中之重
在與會專家看來,人工智能蘊含著巨大商機。據Filippo Fabrocini介紹,IBM人工智能研究小組的客戶包括不少歐洲前沿公司,如法拉力、GUGGI等著名品牌,還有意大利安全機構等。
在婁棟宇看來,數據是人工智能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很多。不過現在還是早期階段,投資數量多,失敗的公司也必然多。”婁棟宇直言,相比于失敗的公司,成功的人工智能公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從政府或企業層面拿到非常有利、強大的數據庫支持。光有算法還不能在人工智能方面實現真正突破,長時間積累起來的強大數據庫才能真正實現商用。
陳紀正則認為,關鍵性技術是最重要的。從創投的角度來看,AI創業的一大核心是關鍵性技術。所謂關鍵性技術,是指準確率不僅是99%,而是要達到99.9999%。比如在醫療領域,癌癥和影像識別已經開始具體商業化,失誤率要極低才行。
人工智能運用需要機制保障
業內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辯論:扎克伯格認為,自主學習的人工智能是巨大的技術進步,而伊隆·馬斯克卻警告人工智能蘊含著風險。那么,人工智能到底是進步還是威脅?
“即使是阿爾法狗,它的智能也是靠大數據的積累而創造的,它做的任何決定都還是依照歷史經驗。”陳紀正表示,目前來看人工智能還不能造成人類毀滅。
花偉也表示,人工智能有望提高人們的決策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世界會向著更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但他也提醒,雖然人工智能是非常強大的工具,但是其運用中還需要完善倫理、法制和機制建設,directadmin下載 美國虛擬主機,這樣能保證這種革命性的力量向正確的方向前行。
中國擁有巨大優勢
下一個人工智能中心將出現在哪里呢?Filippo Fabrocini認為,臺灣代理服務器 韓國服務器,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進行了大量工作,看好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前景。
婁棟宇認為,當今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是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優秀人才共同努力的結果。中國得益于龐大的市場和龐大的歷史數據,在AI發展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
葉丹認為,人工智能為各行各業帶來彎道超車的巨大機遇。因為在算法、大數據和計算能力三方面都無短板,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必然會成為跟美國比肩的核心國家。這一方面得益于中國人在數學方面功底扎實;另一方面,在體制層面,不論是政府還是VC/PE機構都投入了巨大的資金來爭取人才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