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應用的關鍵點是數據來源、產品化和價值創造;數據資源分布不均,大數據應用在數據密集領域更易獲得突破;須對不當的行業管理模式進行改革,以促進大數據在已有各個行業中應用。
大數據貴在應用。當前,在國家層面,國務院出臺《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在地方層面,大數據被作為區域發展戰略引擎;在企業層面,各類大數據概念公司方興未艾、蓬勃發展。我們獨關注大數據應用,關注數據從哪里來、數據怎么用、成果誰買單,也就是數據來源、產品化和價值創造三個關鍵點。一個好的大數據應用,從技術上可能很復雜,但從業務模式上應當簡單、直白、管用。
我們還關注,是否存在若干"數據密集型"行業或領域,大數據應用在這些領域可能更容易開展。在產業政策方面,我們關注作為新興業態的大數據,過去屢試不爽的做法,如給地、給錢、給項目等,是否還會繼續有效?
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簡稱《大數據綱要》)將大數據定位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服務業態",賦予大數據"推動經濟轉型發展""重塑國家競爭優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戰略功能,并將數據界定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
在應用方面,《大數據綱要》在公共領域提出許多發展方向,如宏觀調控科學化、政府治理精準化、商事服務便捷化、安全保障高效化、民生服務普惠化;在產業層面,主要按行業領域劃分為工業大數據、新興產業大數據、農業農村大數據、萬眾創新大數據,以及大數據產品體系和大數據產業鏈。
這些方向,只是大數據應用的潛力和空間,能不能應用起來,能不能發揮作用,還得看有沒有可行模式和實際效果。無論是在公共領域還是在產業層面,大數據應用都離不開數據來源、處理技術和方法、創造價值的模式,這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概括來說,需要回答下面三個看似簡單、卻是關鍵的問題。
(一)數據從哪里來
關于數據來源,普遍認為互聯網及物聯網是產生并承載大數據的基地。互聯網公司是天生的大數據公司,在搜索、社交、媒體、交易等各自核心業務領域,積累并持續產生海量數據。物聯網設備每時每刻都在采集數據,設備數量和數據量都與日俱增。這兩類數據資源作為大數據金礦,正在不斷產生各類應用。國外關于大數據的成功經驗介紹,大多是這類數據資源應用的經典案例。還有一些企業,在業務中也積累了許多數據,如房地產交易、大宗商品價格、特定群體消費信息等。從嚴格意義上講,這些數據資源還算不上大數據,但對商業應用而言,卻是最易獲得和比較容易加工處理的數據資源,也是當前在國內比較常見的應用資源。
在國內還有一類是政府部門掌握的數據資源,普遍認為質量好、價值高,但開放程度低。《大數據綱要》把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作為努力方向,認為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這個目標。
實際上,長期以來政府部門間信息數據相互封閉割裂,是治理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面向社會的公共數據開放愿望十分美好,恐怕一段時間內可望不可及。在數據資源方面,國內"小數據""中數據"應用并不充分,試圖一步跨入大數據時代,借機一并解決前期信息化過程中沒能解決的問題,前景并不樂觀。另外,由于中國互聯網公司業務主要在國內,其大數據資源也不是全球性的。
數據從哪里來是我們評價大數據應用的第一個關注點。一是要看這個應用是否真有數據支撐,數據資源是否可持續,來源渠道是否可控,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是否有隱患。二是要看這個應用的數據資源質量如何,是"富礦"還是"貧礦",能否保障這個應用的實效。對于來自自身業務的數據資源,具有較好的可控性,數據質量一般也有保證,但數據覆蓋范圍可能有限,需要借助其他資源渠道。
對于從互聯網抓取的數據,技術能力是關鍵,既要有能力獲得足夠大的量,又要有能力篩選出有用的內容。對于從第三方獲取的數據,需要特別關注數據交易的穩定性。數據從哪里來是分析大數據應用的起點,如果一個應用沒有可靠的數據來源,再好、再高超的數據分析技術都是無本之木。
(二)數據怎么用
數據怎么用是我們評價大數據應用的第二個關注點。大數據只是一種手段,并不能無所不包、無所不用。我們關注大數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現在看來,大數據主要有以下幾種較為常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