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中國一直羨慕西方發達國家一個又一個的前沿技術,而它只能依靠廉價勞動力推動經濟增長。如今,在技術創新最熱門的領域——人工智能中,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專家稱,中國不再是簡單地趕上美國,而是成為了行業領頭羊。
中國人工智能的進步源于國家的支持。北京目前在各個方面都加大了人工智能的應用,如監測、預測犯罪、改造城市服務以及促進國家安全,同時也為其研究引進了大量資金和政策支持。中國期望在2030年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行業巨頭,使其產值達到1500億美元。
上周,北京的面部識別創業公司Megvii從一個政府支持的基金獲得了4.6億美元的投資,打破了SenseTime的融資紀錄,該公司也致力于面部識別的研究,于今年7月籌集了4.1億美元。
中國北京大學機器智能教授査紅彬說,中國科技部正在為新的人工智能項目準備高達數百億元的資金。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教授吳飛表示,從長遠來看,國家對人工智能的資金支持將不亞于2009年啟動的“核高基”等重大項目。到2020年將獲得超過1000億元(15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以便進行包括芯片和計算機軟件在內的新技術的開發。
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不意味著一定能有所突破,但中國還有來自私營企業的支持。科技巨頭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正與谷歌和Facebook等競爭市場影響力,開發人工智能。這些公司甚至在硅谷設立實驗室來創造更好的算法,生產智能個人助理,測試無人駕駛汽車。
上個月,百度開設了第二個硅谷研究實驗室,引入當地人才以便實現2020年在中國道路上投入使用全自動車輛的目標。同月,阿里巴巴宣布在未來三年將斥資150億美元用于為人工智能、云計算與量子計算項目招募頂尖人才。
直面谷歌AlphaGo項目的挑戰,美國云服務器 韓國vps云主機,騰訊開發了一個程序復雜的棋盤游戲——絕藝,在三月于日本舉行的“UEC杯”圍棋比賽中,贏得了所有11場比賽。
這些中國公司相比西方的競爭對手有自己的優勢——不受隱私條例和辯論的約束,相對自由:他們可以從中國7.5億互聯網用戶那里收集有關消費,支付,醫療和運輸的數據,以完善算法并測試新產品。 他們可以利用國家數據庫中的個人身份識別號碼,用自己的數據集來交叉引用照片開發面部識別技術。
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讓美國感受到了壓力。特朗普政府擔心中國政府會將人工智能用于軍事。例如中國解放軍利用人工智能建立了無人機武器系統,包括飛機、無人機和水下車輛。鑒于這些問題的存在,美國正在考慮要限制中國在硅谷的投資,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
但是北京大學的査紅彬教授表示:“在政府的幫助下,臺灣主機 臺灣伺服器,我們的確收獲了一些不錯的結果。盡管中國現在發展迅速,我們還是不能太過于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