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中國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龐大的用戶群和龐大的數據量。政府大數據又是其中最大最值得開墾的金礦,引來無數企業“垂涎”,這其中既有華為、阿里等入局已久的玩家,也有聯想、同方等正在轉型中的老牌IT廠商,更有用友、太極等深耕政務細分領域的實力選手。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氛圍下,又冒出一家大數據公司,還號稱自己是“國家隊”?這家企業有何來頭,有怎樣的金剛鉆敢來攬政府的瓷器活,對政府大數據又有何真知灼見?
近日,在BDTC2017中國大數據技術大會的間隙,記者就“政府大數據”的話題采訪了中科天璣政務大數據的負責人——中科天璣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網信業務發展總監吳瓊。
政務領域需要能啃硬骨頭的“國家隊”
《中國政府采購報》:作為一家行業媒體,多年來我們對于政務行業都有著比較深入的觀察與理解,坦率地說,現在做大數據的公司特別多,涵蓋了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以及數據安全等多領域。中科天璣為何選在這個時機進軍政府大數據領域?
吳瓊:中科天璣成立于2010年,依托于中科院計算所的網絡數據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2013年8月發布了大數據引擎產品BDE,2015年12月融資了1.5億完成股份制改造,改革的目的在于想要把這個尖端的技術產業化。隨后2017年5月獲批成為大數據分析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建單位。之所以介紹中科天璣的“歷史”,是想說明盡管公司成立時間并不是很久,但是有豐富的技術沉淀。
選擇進入政府大數據領域,是因為計算所這么多年一直在跟政府部門打交道,我們理解他們的需求。政府的大數據需求其實很難,他們需要可以啃硬骨頭的科研院所,而我們可以說是大數據引擎與分析系統的國家隊。
《中國政府采購報》:在眾多競爭者中,想要脫穎而出需要有“幾把刷子”才行,中科天璣的優勢或者差異化定位是什么?
吳瓊:我們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方面有一二十年的技術積累,并且中科院計算所是培養學生的地方,所以我們可以緊跟最前沿的技術,二是我們有自己的創新點。首先針對公安行業,我們公司研發了關聯關系分析系統,基于知識圖譜技術,構建人、事、物的關聯關系,服務于公安大數據。其次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機器學習產品尚停留在離散狀態,我公司研發了數據挖掘系統集成了數據、算法、應用,是一套完整的機器學習系統,目前在政府、教育、交通等領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成立之初,中科天璣主要以互聯網信息挖掘、輿情監測業務起家。而今天,中科天璣已經完成了大數據行業的多元化布局,從IDC數據中心到底層的大數據分析引擎,到可視化展現,再到政務大數據、輿情大數據、公安大數據、金融大數據、教育大數據、醫療大數據、科技大數據、營銷大數據等行業應用覆蓋,中科天璣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條協同、共融共生的大數據生態體系閉環。目前,中科天璣已經成功服務了上百家政府單位和企業,為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中央網信辦、新華社等單位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中國政府采購報》:您中科天璣政務領域的負責人,也提到我們服務政府領域有一段時間了,那么近幾年,您覺得政府大數據領域呈現哪些特點和變化?
吳瓊:在政府大數據方面,近幾年和最開始提出這個概念的時候還是有很大變化的。首先從企業方面來看,號稱大數據的企業越來越多,只要是科技公司就可以說我有一些技術,可以提供這方面的產品,導致現在整個行業水平參差不齊。實際上我個人認為應該結成相應的聯盟,把從數據到應用以及平臺的標準建立起來。
從用戶方來說,政府也在成長,一開始提到政府大數據其實就是一個概念,現在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大數據開始在一些城市落地化,政府部門也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有什么數據,這些數據能產生什么樣的價值。
從技術方面講,現在做政府大數據的公司也開始思考,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政府,他們特色的定位是什么?針對特色的需求,香港主機租用 香港高防服務器,我們要主推特色的解決方案,而不再是統一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