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提“人工智能”。
報告提出: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站群服務器,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這是繼2017年后,“人工智能”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初,國家發改委公布了《2018年“互聯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和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支持項目名單》,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北京市商湯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云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索貝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面向深度學習應用的開源平臺建設及應用”項目成功入選,成為全國僅有的兩家獲國家支持的深度學習應用開源平臺建設者之一。
此次面向深度學習應用的開源平臺重大項目,標志著我國在國家級AI開源平臺建設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平臺的建設將集中整合優勢企業的產業領先資源,突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瓶頸,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帶動國產算法、軟件、應用協同發展,助推人工智能行業應用,提升國產技術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能夠成功入圍也彰顯了曙光在AI領域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和生態整合能力。通過該平臺的建設和推廣,曙光公司也將更好地發揮人工智能時代的賦能者角色。
打造人工智能的“安卓系統”,促進中國AI技術創新發展
作為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核心技術研發平臺之一,面向深度學習應用的開源平臺是建設人工智能生態的關鍵環節之一,“開源”明確了其開放屬性,“平臺”則強調其通用屬性,其重要性可形象地比喻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安卓系統”。
目前我國人工智能領域軟件生態面臨很大挑戰,深度學習開發難度大、開發環境不完善,且資源標準不統一,國內服務器租用 服務器托管,異構資源復雜,這些都為軟件開發設置了較高的門檻,提升了開發成本,嚴重制約了開發的速度和豐富程度。而市場被國外相關產品和技術框架占據,國內產業生態的發展阻力重重,不打破這種局面,我國人工智能發展難以實現突破,通過人工智能實現“換道超車”也有淪為空想之虞。
基于在人工智能及深度學習領域百余項專利等核心前沿技術,依托覆蓋深度學習指令集、核心算法庫、軟件棧、計算框架以及應用開發的全技術鏈強大的科研能力,以及開源深度學習框架和開源大數據軟件等軟件開源基礎,曙光將全面構建面向深度學習應用的開源平臺。該平臺將支持CPU、GPU、FPGA 等多類型異構硬件,提供完整的開發協議棧,配套開發工具,有效降低開發難度。這就像是給人工智能的開發者提供了一個“安卓系統”,統一的開源平臺可以促進上下游產業鏈對接,開發難度的降低可望促使應用創新進一步繁榮,這將進一步促進國產算法、軟件、應用的協同發展,提升國產技術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對構建人工智能國產生態鏈,提升信息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推動作用。
作為聯合申報單位中唯一的科研院所,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將充分發揮高性能計算機研究中心的在深度學習相關高性能算法設計及優化的優勢,調動計算所旗下寒武紀人工智能芯片的亮點資源,在軟、硬兩大核心能力上為平臺提供核心技術支持。
構建開放計算服務平臺,像云一樣提供和享用AI服務
人工智能的發展離不開應用場景的支撐,并且跟大規模設備資源、支撐算法庫、訓練庫等平臺級資源密不可分,在這方面,國內的平臺資源嚴重不足,也大大制約了人工智能應用的開發和產業發展。曙光無可比擬的計算資源優勢以及超大規模平臺運營管理能力,遍布全國的網絡服務資源為開源平臺的建設和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通過建設和整合超過40家城市云服務中心,10余家先進計算中心以及地球數值模擬裝置等城市大腦和科學大腦資源,曙光將構建一個龐大的人工智能開放計算公共平臺,以及一個統一的服務門戶,提供運營服務的同時,輔以算法訓練及模型配置等強大的計算服務,和超過100PB的跨媒體、多模態數據服務,最大程度地滿足開發者資源需求的問題。同時,通過加強與各科研院所和應用廠商的合作,開展不少于10類以上的人工智能應用驗證,涵蓋圖像處理、語音處理、自然語言理解等典型的人工智能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