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外,一棟冰冷的建筑中矗立著 40 個黑色運算機柜,其中除了冷卻系統的冷卻液之外再沒有其他流動的東西。嗡嗡聲中,1000 萬個處理單元正以難以置信的速度運轉著。這是神威太湖之光,它以每秒 9.3 億億次的浮點運算居全球超級計算機之冠。
普遍來說,超級計算機的建立是出于對國家安全的考慮。世界上大部分超級計算機,如太湖之光,是由政府出資建立的。這些超級計算機是國家尊嚴的象征。
數十年來,人們公認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位于美國,或者至少使用的是美國制造的芯片。如今,這樣的情況已經一去不復返。
去年 11 月發布的全球超級計算機 500 強榜單中,其中有 202 個是屬于中國的,占據榜單綜合計算機能力的 35.4%;而美國的 143 臺機器僅占 29.6%。誠然,許多中國計算機都是用了美國芯片,但是奪冠的太湖之光使用的完全是中國自主研發的芯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希望太湖之光的成功能夠在中國的其他科技領域被廣泛復制。他談到要讓中國成為“網絡強國”——在未來十幾年時間內,中國將會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半導體和即將到來的 5G 移動網絡等領域位居世界領導地位。此外,中國在合成生物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也抱有很大的野心。
如果你曾與美國的商業領袖交談,你會發現他們對中國在這些技術方面的進步感到擔憂——尤其是人工智能方面。中國擁有超過 8 億互聯網用戶,這意味著大量的數據,而數據是人工智能服務最重要的養料。
美國國家安全機構擔心,中國會因此在軍事實力上與美國持平,而且將徹底顛覆與這些技術相關的行業。
在這種背景下,3月12日,特朗普政府出手阻止博通收購高通的1420億美元交易實為出于恐懼。(博通是一家位于新加坡和美國加州的芯片制造商,正在全面遷向美國;高通是一家美國的無線技術公司)
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向特朗普總統提出了這項禁令。他們擔心由馬來西亞企業家、投資人 Hock Tan 促成的此次博通與高通的合并,可能會導致中國公司成為5G網絡的硬件供應商,并控制絕大部分的知識產權財產。
5G網絡能夠連接每一個人,每一個物體,從自動駕駛汽車到商店里的無線傳感器。有人擔心,如果中國主宰了這個新興的基礎設施,那么它不僅有能力獲得大量的數據,還有能力控制它,甚至在發生沖突的時候將其武裝起來當作武器。
美國對華為的打擊也來自于這種擔憂。華為是全球最大的移動網絡設備供應商,對5G野心勃勃。然而該公司卻在美國被禁,美國擔心它的產品能夠為中國間諜傳輸數據。
不止網絡設施,華為手機在美國也收到了強力打擊。今年1月,美國最大的網絡運營商AT&T在政界人士發出警告后結束了分銷華為最新智能手機的交易。在2月份的國會聽證會上,國內服務器租用 服務器托管,國家安全局(NSA)和其他人警告美國公民不要使用該公司制造的手機。
但是,這一切都不會改變一個既成的事實,在過去二三十年間,中國在許多科技領域已經與歐洲、日本或是美國并駕齊驅。
雖然中國也不是萬事皆能,比如,沒有人會跑到中國去進口噴氣發動機或者是進行靶向癌癥治療,中國在進口半導體方面的花費比在進口原油方面的花費還要大得多。但是中國也能做很多事情,而且它的目標是要做更多的事情,并且可能會采用不公平的手段。
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從20世紀40年代到80年代,美國一直面臨著蘇聯的軍事和意識形態的威脅。20世紀80年代,受到日本科技崛起影響,美國的威脅感日益增長,日本科技在某些領域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對象。現在當面對中國時,美國所承受的威脅就像曾經它面對的兩股力量相加起來那樣大。
美國公司和政界人士一直對中國抱怨頗深,他們不滿中國充滿限制的市場環境、中國公司的封閉態度、中國間諜、以及多年來用知識產權武裝自己背后的野心。
目前,這種對抗力量正在加劇。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似乎正在奮起直追,想要實現科技超越。
中國和美國在網絡、教育水平上的差距
飛速運轉
沒有比半導體行業再真實的例子了。幾十年來,微處理器市場一直由英特爾主導。這家公司或多或少地發明了摩爾定律(Gordon Moore 是英特爾創始人之一)并且借此達成了世界范圍內的成功,為服務器、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生產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