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覆蓋全球六大洲的近視眼大數據多中心研究項目日前啟動。這是首個由中國研究團隊主導、并使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工智能產品作為關鍵實驗設備的研究項目。
該項目由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發起,亞洲服務器租用 歐洲服務器,全球范圍內19支高水平科研團隊參與??蒲腥藛T將對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六大洲三大人種的近視眼大數據進行采集與分析,通過對不同地區、不同種族之間視覺行為和視覺環境等因素差異的研究,明確這些因素與人類近視眼發生發展之間的關系,從而有望填補人類近視眼發病機制領域的空白,破解這一困擾全球眼科學界的醫學難題。
此研究基于核心數據收集技術的 “云夾”,是全球首款近視眼防控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擁有其自主知識產權。“云夾”能夠對佩戴者的用眼距離、用眼時長、用眼角度、環境光照和戶外日照時長5個維度進行精準監測,對近視相關行為監測準確性高。
目前,全球近視眼患病人數約25億,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到2050年全球近視眼患病人數將達50億,約占全球人口的一半,其中高度近視眼人數將高達10億。據2016年《國民視覺健康》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5歲以上總人口中,近視眼患病人數約4.5億,directadmin安裝,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升到7億。根據《柳葉刀》研究顯示,近視眼發病率呈爆發性增長,提示環境因素在近視眼發病中起到主要作用。但一直缺少一種能對近視眼相關環境因素進行客觀、準確定量的方法,近視發病機制一直被稱為“世紀難題”。
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教授楊智寬介紹,隨著近視眼的高發且呈低齡化趨勢,越來越多的低中度近視將發展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還會顯著增加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脫離等致盲性眼病的風險,嚴重威脅視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