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大數據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景亞萍,省發改委總經濟師王嶒出席發布會,介紹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建設推進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景亞萍說,2016年2月25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中央網信辦批復貴州建設第一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兩年多來,我省按照批復要求,把綜合試驗區建設與大數據戰略行動統籌推進,扎實開展數據開放共享、數據中心整合利用、大數據創新應用、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大數據資源流通與交易、大數據國內外交流合作、大數據制度創新七項系統性試驗,先行先試、探索創新,總體上看,國家交給貴州的試驗任務扎實推進,融合日漸深入、產業快速成長、應用不斷拓展、保障持續有力、“實驗田”環境加快形成。
省大數據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景亞萍介紹相關情況。
一、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形成“聚通用”新模式
我省在全國率先探索一體化數據中心建設,開展“聚通用”攻堅會戰,實行省市縣三級“云長制”,建設“云上貴州”平臺,率先接入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
一是政府和公共數據加速集聚。省、市兩級政府非涉密應用系統接入“云上貴州”平臺736個,成為國家電子政務云數據中心南方節點。
二是數據共享開放加快推進。建成全省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開放平臺,率先接入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率先開放省級政府可機讀活數據集?!?018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報告》數據顯示,開放平臺在省級數林開放指數中總分排名第二,較2017年排名上升13位,獲“數”開成蔭獎二等獎,其中,優質數據集數量全國第二,開放方式與機制全國領先。
三是推進數據資源管理創新。在全國率先探索數據調度機制,建設塊數據調度平臺。注重統籌數據管理與數據安全,建設安全靶場、開展攻防演練,貴陽市獲批全國首個大數據安全試點示范城市。貴州成為國家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應用試點省、國家公共信息資源開放試點省和第一個國家電子政務云國家級骨干節點。“貴州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實踐”被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評為“數字中國建設”年度最佳實踐。
我省充分發揮中國南方最適合建數據中心的先天優勢,加快引進落地數據資源,加快關鍵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為加快大數據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成為中國南方數據中心示范基地,初步形成貴安為核心,貴陽、黔西南為補充的數據中心布局。貴安新區是全國第一個三大運營商落地的地方,騰訊、蘋果、華為數據中心齊聚貴安。48個國家部委、行業和標志性企業數據資源落戶貴州。全省數據中心服務器超過7萬臺,數據中心PUE均值降幅優于國家要求,綠色數據中心數量全國第二。富士康綠色隧道中心成為全國唯一獲得美國LEED 最高等級認證的綠色數據中心建筑。
二是信息基礎設施邁入全國第二方陣。建成貴陽·貴安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躋身全國13大互聯網頂層節點,全省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從全國第29位上升到15位。被稱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貴州建成,每秒產生3.9GB數據,吸引全世界天文科學家的關注與參與。在全國率先完成前三批電信普遍服務,實現行政村光纖寬帶和4G網絡全覆蓋,通信光纜達到92.64萬公里,出省帶寬達到7330Gbps,光端口數達1306萬個,占總端口比例達94%,超過國家規定的全光網省80%的指標14個百分點,光網貴州全面建成。廣電云實現村村通,正全力推進戶戶用。
參會媒體記者記錄發言要點。
三、數據創新應用成為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貴州緊扣“融合”這一新時代大數據發展的最大特征和價值所在,推進“四個加快融合”,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快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施“千企改造”、“千企引進”和“萬企融合”,在全國第一個全省覆蓋推進大數據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探索建立全國首個面向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指標評估體系,貴陽海信、航天電器等企業打造數字化工廠、數字化車間,發展柔性制造,達到國家先進水平。到2022年,每年將實施100個融合標桿項目、1000個融合示范項目,帶動10000戶以上實體經濟企業與大數據深度融合,促進實體經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