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在京召開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與產業園建設國家試點工程啟動推進電視電話會。會議圍繞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47號),部署、推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發展,確定福建省、江蘇省及福州、廈門、南京、常州為第一批試點省市,啟動第一批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與產業園建設國家試點工程,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為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增添新的活力,為國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2017年12月12日下午,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第二批國家試點啟動儀式在濟南舉行。根據部署,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第二批國家試點將在山東、安徽、貴州三個省開展。
1、福州模式--一個辦法,兩大平臺,一個中心,兩個基地
2017年4月,福州在全國首發“一個辦法、兩大平臺”,即《福州市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福州)和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安全服務平臺(福州)。2017年11月,福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福州市健康醫療大數據開放開發實施細則》。
2018年6月29日上午,東南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開工奠基儀式在位于長樂的福州濱海新城舉行,標志著作為國家(福州)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園區最重要的基礎承載和核心設施項目正式啟動,占地60.05畝,總投資約30個億項目將于2019年4月份完成封頂工作,2019年第三季度一期建成投入運營。目前產業園已制定《福州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0)》《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暨數字福建(長樂)產業園發展規劃(2017-2020)》。
一個中心就是在長樂市建設的“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包括中心機房建設、健康醫療數據目錄庫建設和中心平臺建設;一個產業園就是在園區內布局健康服務片區、精準醫療片區、生物醫藥片區、科技金融片區等四個特色產業片區。
兩個基地為建設健康城市戰略運營基地、健康人文國際交流基地;四大應用領域是發揮“治未病、健康云、VR產業、醫聯體”四個優勢,促進“健康養生、精準醫療、智慧健康、分級診療”四大運用。
2、廈門模式--開放共享+共建共贏
廈門醫療大數據試點工程選址在軟件園三期起步區內,規劃用地面積2000畝,初步制定了試點工程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四個階段工作思路和目標。
第一階段,要在2017年2月底之前完成相關方案和配套政策的制定完善工作,全面啟動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與產業園建設項目;第二階段,到2017年底,要建成廈門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并成為全省大數據中心;第三階段,到2018年底,打造東南健康大數據中心,基本建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結構合理、功能齊全的大健康醫療產業體系,健康產業規模達到600億元;第四階段,到2020年底,力爭成為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廈門模式,健康產業產值達到1200億元。
2017年3月,廈門出臺《廈門市促進大數據發展工作實施方案》廈門市將力促信息“孤島”的互聯互通,實現數據共享,運用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隨著醫療大數據試點工作不斷推進,一批惠民項目在廈門逐漸深入開展,2018年1月國家電子健康卡福建省首發儀式在廈門市舉行。廈門衛計委副主任孫衛表示:“新的國家出臺電子健康卡非常及時。廈門推行的虛擬電子健康卡,將社保卡、健康卡、工作證、臺胞證、港澳通行證等各種居民的證件都可以綁定,另外通過手機終端,云主機,領取發放各種卡,支撐全流程的就醫應用。”
3、南京模式--1個中心,3個應用基地
2016年10月,國家衛計委批準在南京江北新區開展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試點建設,根據規劃,為了確保數據安全,常州將作為南京的數據備份中心。規劃為“1個中心 3個應用基地”四大功能片區,分別是健康醫療大數據存儲中心、國際健康服務社區、南京生物醫藥谷及健康科技產業園,總規劃用地面積約17.3平方公里。“1個中心”將構建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人口健康醫療信息平臺,并培育“互聯網 健康醫療”新業態。“3基地”分別定位為醫療健康大數據在醫療、養生、養老、培訓等方面的綜合服務應用基地、在生物醫藥研制方面的應用基地以及在高精尖醫療科技研發領域的應用基地。生命健康產業是南京江北新區的主導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