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區域中心建設正在相繼推開。參與承建、運營大數據中心的三支國家隊——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集團公司、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發展集團公司、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先后宣布籌建。但到目前為止,各家似乎動靜不大,試點省份中參與建設的也大多是上述三家企業的部分組建方和地方國資。
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中國衛生信息技術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告訴健康點,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的建設需要更多力量的參與。不止這三家公司,同時也需要更多市場機制的融入。
9月15日,在北京健康醫療大數據論壇上,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中國衛生信息技術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告訴健康點,我國東西南北中五大醫療健康大數據區域中心已基本確定,分別位于江蘇、貴州、福建、山東和安徽。
位于濟南的北方中心已成為首家通過評估和授權的醫療健康大數據區域中心。五年內,中國北方的健康醫療大數據將“匯聚”濟南。
最近一年多時間,我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的三家集團相繼成立。金小桃表示,三家公司將負責“承建”并“推動”我國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的發展。
同時他也表示,我國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的建設還需要更多市場機制融入。僅僅靠三家集團還不夠,還需要更多產業力量、學界力量參與。
“我們部署了一系列工作,但(與預想)還是有差距,主要是缺乏人才。”金小桃說,除了上述三大集團、五大區域中心,我國還將在高校建立10~15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目前,高校中已有北大、浙大、山大、武大、中國科學院等建立了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
區域中心由7個縮減為5個
7月31日,國家衛健委批復支持寧夏回族自治區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區)。
值得注意的是,批復中還提到,將在寧夏開展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建設國家試點。這意味著寧夏將成為繼福建、江蘇、山東、安徽、貴州之后第六個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與產業園建設國家試點。其中,江蘇為東部中心,貴州為西部中心、福建為南方中心、山東為北方中心、安徽為中部中心。寧夏則是示范省區。
福建:福州中心一年后投產,5000機柜 37家醫院數據每日匯入
2016年10月,國家衛健委確定福建省福州、廈門成為首批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與產業園建設的國家試點城市。
2017年11月3日,福建省東南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建設運營公司成立。該公司由福建省、福州市兩級政府所屬國有企業出資成立,將成為國家衛健委全國健康醫療大數據五個區域中心布局中東南中心的建設運營主體。
2018年6月29日,總投資約30億元的東南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在福州開工,該中心是國家(福州)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園區最重要的基礎承載和核心設施項目,項目將于2019年第三季度一期建成投入運營。
據相關報道,該中心2019年起將陸續建成投產15000個標準機柜,可提供億萬級人群隊列的精準醫療數據服務,為臨床科研、基因測序、新藥研發、健康管理等提供海量存儲及大數據分析能力。
據當地媒體最新消息,該中心2019年第三季度將先投產5000個機柜。去年上半年福州就先行依托數字福建云計算中心(商務云)機房作為福州試點的過渡機房,匯聚全市醫院數據。截至目前,已經有市轄37家醫院的醫療數據每日增量匯入。
據福建省東南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建設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曉艷介紹,目前所匯聚的數據主要包括門診收費、電子病歷、檢驗檢查數據、醫學影像數據等,下一步還會逐步接入醫療保險數據、基因測序數據、健康智能設備數據、第三方健康管理機構數據等。
除了福州園區,福建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與產業園還建有廈門園區。據《經濟日報》報道,廈門市民已實現擁有一張卡、一個檔案和至少一位可以對接的家庭醫生。
廈門的電子健康檔案早在2007年開始建設,目前已經覆蓋95%以上的人群,家庭醫生簽約率達35%以上,覆蓋約78萬戶籍人口。
江蘇:基因數據庫建設為先導
與福建、福州、廈門一同進入第一批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與產業園建設的試點省市,還有江蘇省、南京、常州。
南京中心設在南京江北新區揚子科創中心,由揚子國資集團運營。該中心將圍繞公共衛生、臨床診斷、多組學基因,建設互聯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南京中心囊括了存儲中心、應用中心和展示中心三部分,目前存有全省8000萬人口的健康數據,存儲能力達52PB。
目前,該中心以中國人群基因數據庫建設為先導,吸引了58家基因測序上下游企業入駐,年測序能力可達40-5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