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作家王小山對飛豬機票“大數據殺熟”的質疑,飛豬昨日回應稱,“飛豬敢于承諾: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利用大數據損害消費者利益。”飛豬的一位工作人員則表示,飛豬是一個平臺,不賺機票款,只賺取對入駐商家的管理費,因此這種所謂的“大數據殺熟”對飛豬來說是損人不利己的事,飛豬沒有道理做。
飛豬昨天對北青報記者回應表示,不存在“大數據殺熟”,作為平臺,飛豬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利用大數據損害消費者利益。微博用戶王小山投訴飛豬購票價格的問題,經核實情況為:一條為利馬—布宜諾斯艾利斯航段,用戶投訴問題為飛豬價格高,此為同一航班在不同平臺的價格,是由于不同平臺商家和機票供給導致的價格不同;另一條用戶投訴問題為價格反復變動,經查用戶并未在飛豬下單,由于用戶僅為航班查詢,無法提供準確信息,目前暫時無法復原價格變化情況。
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這在互聯網行業叫做“大數據殺熟”。此前北青報記者就曾調查發現,該現象廣泛存在于機票、酒店、電影、電商、出行等多個價格有波動的平臺,在OTA網站較為普遍,而國外一些網站早已有過類似情況。利用大數據給“熟客”更高的價格,目的是提高交易價格。不過,有專家表示,一般網站實際上是給“新客”和“熟客”的優惠幅度不同,并非真正的區別定價。
最新發布的《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根據消費者的興趣愛好、消費習慣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搜索結果的,應當同時向該消費者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征的選項,域名購買 directadmin購買,尊重和平等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該項法規即將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也就是說,此后的互聯網“大數據殺熟”都屬于違法行為。
王小山爆料懷疑被“大數據殺熟”
飛豬稱“大數據殺熟”是損人不利己
既然不是“大數據殺熟”,那么不同消費者、不同時間看到的機票價格為何不同呢?飛豬方面解釋稱,航班變價往往容易被大眾誤解為“大數據殺熟”,服務器租用 免備案服務器,實際上航班價格變動通常由于兩種原因造成:一是航司變價導致的,所謂變價是航司的座位庫存和運價變化導致的價格波動,不論在航司官網、平臺或代理機構搜索購票均存在這種情況,價格可能變高,也可能變低。尤其對于國際航班,由于全球旅客均在搜索預訂,艙位和價格變化更為頻繁,故更易發生變價。二是由于搜索緩存造成的,用戶刷新搜索通常便可消除這一情況。
追訪
日前,作家王小山在微博反映自己在飛豬購買機票時遇到機票價格跟他人不一致的情況,懷疑遭遇“大數據殺熟”。對此,飛豬回應表示,機票價格不同是由于不同平臺商家和機票供給導致的,飛豬作為平臺,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利用大數據損害消費者利益,因為平臺賺的是管理費而非機票錢,這種大數據殺熟“損人不利己”。
回應
事件
飛豬的一位工作人員還表示,飛豬不同于一般的OTA(在線旅行社)網站,而是一個平臺,機票價格的漲跌并不是飛豬在操縱,而是平臺上入駐的代理商或航空公司,而飛豬也不賺機票款,只賺取對這些入駐商家的管理費,因此這種所謂的“大數據殺熟”對飛豬來說是損人不利己的事兒,飛豬沒有道理做。
飛豬方面表示 機票價格不同是由于不同平臺商家和機票供給導致的。
王小山表示,自己這幾年用飛豬APP訂機票最多,前幾天曾遇到“利馬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機票,同一航班,別人賣2500,飛豬賣我3211……”他此前還發微博表示,一張機票查詢時1104元,到訂的界面變成2322元,過幾個小時變成2796元,在別家以1300元的價格訂了,飛豬價格變為2322元。這讓他都懷疑自己遇到了“大數據殺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