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智慧治理內容的精細化和科學性。科學化的治理包括三個層次:規范化、精細化和個性化。智慧政府擁有明晰的責任劃分、具化的管理內容, 每一位管理者都深諳自身所承擔的分解后的目標任務、落實細節以及精細化的責任承擔, 并將任務進行分階段、分環節的規范化實施, 同時賦予行動以管理者的創新思路, 實現治理規范性和創新性的有效結合。
其次, 完善政民交互的評價機制。智慧服務的保障是智慧評價和智慧監督。政府應當將公眾回應性納入公務人員的考核中, 并建立以公眾評價為主的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體系, 對政府的服務過程以及結果進行考評, 提升政府網上服務的能力。
其次, 通過打造線下的一窗式自助終端來打破傳統政府部門冗雜、職能交織的局面。一個窗口集中辦公提高了政府的辦公效率, 而智能自助服務終端的排號、預約、業務查詢以及簡單業務辦理等功能構建, 更是降低了行政成本、節省了公眾時間、提升了政府整體效能。
數據中心是政務信息化的“智慧核心”, 建設政務云數據中心是匯聚、存儲、計算政務數據, 打造智慧政務的新建設目標。政府應當依據總體構架、分段建設原則, 以安全、綠色、高效、節能、低成本為目標, 通過采用虛擬化技術、存儲管理技術、資源管理技術和安全技術來打造集物理設備層、虛擬資源層、數據服務層、平臺應用層為一體的新一代數據中心。不僅融合傳統數據中心、云儲存系統、云計算技術等優點, 更應當避免傳統數據安全性低、運行效率低、基礎設施重復建設、資源利用率不高的弊端, 確保平臺的安全運作, 數據自動云備份, 同時防止政府核心業務在系統出現問題時數據丟失、業務中斷。
總而言之, 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 大數據正逐漸成為國家層面的突出競爭力, 是大國博弈和競爭力的新興戰略制高點。而要實現我國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打造智慧政府, 大數據是背景、機遇, 更是挑戰, 應當把握時代發展動向, 更好地發揮大數據在政府治理變革中的重要作用, 早日建成智慧政府, 邁入智慧社會。
⒈構建標準化政務平臺
智庫是以政府公共政策為研究對象, 影響和改進政策制定為目標的專業研究機構。目前, 我國的智庫主要包括黨政軍智庫、社會科學院智庫、高校智庫和民間智庫, 但智庫能力有限, 各個智庫間發展不平衡, 綜合性、協同性、創新性不足, 無法有效發揮智庫群的情報服務、科學決策的作用。政府應當健全決策咨詢系統, 建立完善的智庫參與保障機制, 鼓勵智庫對政策問題提供建議;積極推動我國智庫系統的建設, 推動智庫的市場化建設, 形成良性競爭的智庫發展模式;打造高水平智庫隊伍, 凝聚各方力量, 整合科研資源, 鼓勵數據分析家、情報分析家、統計學家等專家積極加入政府智庫, 進入政策議程;搭建政策研究高端論壇, 為政府決策出謀劃策。
第二, 決策科學化。決策建立在數據的基礎之上, 數據的真實性、全面性和代表性決定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惠民程度。而大數據的核心就是預測, 智慧政府決策基于大數據的挖掘技術、統計分析技術、并行化技術、數據可視化技術以及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 輔助政府捕獲實時的決策信息并精準預測和準確分析現實狀況, 建立虛擬決策模型, 尋找規律并驗證決策假設, 使政府不僅對決策的合理性進行宏觀把握, 還能做到精準預測和客觀分析。這是典型的從經驗決策到數據決策的重大轉變, 避免了主觀決策、片面決策, 增強了決策的科學性, 提高了決策的可行性。
⒈提供個性化智慧服務
⒈智慧政府的主要內容
(四) 政府治理結構優化發展:開放化、扁平化是智慧政府結構的主要發展趨勢
全天候服務、自動感知、智慧推送是智慧政府服務的基本要求, 而大數據的規模性、完整性、價值密度和可用性, 是確保智慧政府對公眾個性化服務需求精確感知和挖掘的前提, 為保證智能服務的高效性和可用性, 政府必須建立線上互動參與機制, 提供個性化智慧服務定制功能, 實現政府數據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