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監測點空氣質量指標情況及指標變化趨勢分析
下一步,秦淮區將對空氣網格化監管系統功能進行優化和完善,強化數據傳輸和報告,增設周報、月報、應急報告,實現及時準確發現區域空氣突發污染情況、每月各街道PM2.5月均濃度排名等功能。
空氣質量監管全覆蓋 精準治污無盲區
10月23日上午,空氣網格系統平臺PM10濃度峰值報警,顯示的地址為路子鋪附近。接到報警信息后,秦淮區環保局執法人員與中華門街道網格員迅速趕往現場,經檢查發現附近一拆遷工地揚塵管控不力,場地覆蓋不完全,灑水不及時。執法人員當場責令拆遷工地立即停止作業,對場地實施全面覆蓋、灑水降塵,并接受調查處理。
在目前建立的監測網絡中,域名購買 directadmin購買,空氣監測“千里眼”是由云創大數據提供的cSensor E1009微型空氣質量監測儀擔當,其采用 NB-IoT 或 GPRS 網絡通信,具備 GPS定位功能,部署采用路燈、電線桿懸掛方式,通過傳感器監測空氣中PM2.5、PM10、CO、SO2、NO2、O3以及溫度和濕度。在前端設備之外,云創大數據開發的APP等展示平臺,進一步推動了監測網絡的可視化。
空氣監測“千里眼”
“天網”恢恢 精準執法疏而不漏
通過劃定熱點網格,將80%的污染物排放量鎖定在10%的區域內,有效解決基層環境監管力量薄弱、監管區域大的突出矛盾,從而提升環境監管效能。
(全區設立53個空氣網格監測點)
為有效加強對區域空氣網格監控,云主機,進一步提升空氣質量,秦淮區環保局與南京云創大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實施區域空氣質量的精準化管理,采用街道網格化分步實施方式,利用新型前端監測設備、大數據可視化平臺、人工智能分析技術,建立可信精準的本地化點位數據、專項數據,以實現秦淮區環保建設五化——即網格化、數字化、可視化、智能化和精細化。
空氣網格化監管系統按照每平方公里為網格布設空氣監測微站,對部分環境敏感區、交通主干道、重點工地、工業企業進行加密布點,全區共布設點位53個??諝獗O測數據包括PM2.5、PM10、CO、SO2、NO2、O3 等6個因子。
路子鋪附近一拆遷工地揚塵管控不力導致平臺PM10報警
優化完善功能 提升環境執法監管效能
日前,秦淮區率先在南京市建成空氣網格化監管系統環保執法“千里眼”。該監管系統運用物聯網傳感技術、云計算及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對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熱點網格的精準管控,秦淮區大氣環境治理進入精準時代。
為了更好的監控、預報外源性污染輸入情況,部分測點將監測12種空氣因子。除了硬件支持,在手機APP和電腦上,能夠實時提供不同時空熱點濃度數據溯源、指標發展趨勢、街道排名、污染源定位和區域管理方案;通過APP清楚了解包括實時AQI、PM2.5、PM10、CO、SO2、NO2、O3、TVOC等參數在內的大氣質量情況,并通過一天、一周、一月、一年以及未來3天的環境演化情況,動態展示某個時間段空氣質量的變化趨勢,當出現數值異常的監測點,會在第一時間將預警信息發給該監測點的網格員,以便于及時跟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