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到2017年,我國有6.88億網民因垃圾短信、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經濟損失估算達915億元。
有業內人士認為,美國服務器租用,在沒有取得有力證明、當事雙方也尚未發布官方調查報告的前提下,就已經有人因為個別言論來認定云上貴州“有罪”,本身還是對貴州大數據產業的不自信。
為什么是貴州?
上述股份行科技部高管介紹,該行近兩年格外注重科技引領戰略,已在華東設立兩個數據運營中心,并且今年在京、滬、深逐步設立了創新實驗室。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初,貴州已有大數據企業8900多家,產值超1100億元,每年有上萬名相關人才流入。
“大數據”正成為老干媽和茅臺之后,貴州著力打造的又一個標簽,雖然這并不容易———因為在人們常規印象中,大數據這一前沿技術與地處西南腹地的貴州,似難第一時間聯系在一起。貴州先行先試之路有何阻力,又是如何突破的?證券時報記者實地走訪貴州,力圖還原其大數據產業的差異化布局之路。
“真后悔地要少了”
“為了支持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地方政府協調電網給出了一個比較優惠的電價政策,最低的價格達到每度0.35元。”劉永紅表示。據工信部統計,全國大數據中心平均用電價格為0.87元/千瓦時。此外 ,記者了解到, 沿海地區用電價格高達1.5元/千瓦時,是貴州的好幾倍。
從貴陽市奔赴貴安新區行程約50公里,耗時一個小時左右。“這里前幾年還是荒地遍野的城鄉結合部,現在逐漸成為一座城,房價都因此從3000元/平方米上漲到現在的均價8000元/平方米。”劉永紅對記者表示。
此外,貴州地質結構穩定,不在地震帶上,少有大旱大澇災害,為數據中心長期使用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基礎。
“以前大數據概念只停留在媒體報道層面,直到來到貴州,才切切實實感受到大數據產業在貴州發展的如火如荼。”參觀結束后的座談會上,該行科技部高管開門見山地說。
“我們建設數據中心有一定的規劃期,投入使用也有一定時期。但現在IT技術更新太快了,比如規劃了一個5年的數據中心,實際上3年可能就跟不上時代。耗材要報廢,相關的電力配置、人員配置、設備配置都浪費了,白白消耗了社會資源。”該高管表示,“所以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擺脫傳統自建機房的模式,我們希望采取合作共建的模式來設銀行數據中心,當然隔離性要特別好,想做一個園中園的獨棟樓。”
證券時報記者 劉筱攸 胡飛軍
“這個現象確實存在。哪怕數博會每年都在貴州開,大佬年年都來,但是要扭轉外界對貴州的印象還要花很長時間。不是我們光喊幾句‘大數據’就能成了,我覺得問題還是在人才。”上述信息企業高管直言,“雖然‘貴漂’正在起來,但不夠多,而且本地培養人才也比較慢。”
“涼爽的氣候,適合數據中心的建設,自然氣溫環境對其影響小,耗電較為均衡,利于產業的發展。”劉永紅表示。
“我們數據中心三期共計規劃是1.9萬機架,21萬平方米。我們特別后悔,因為政府批復給我們的地根本不夠,現在已經沒有拓展空間。旁邊聯通和電信,背后是富士康。這幾年我們給一些互聯網企業做數據中心,是完整的交匙工程:從前期征地、土建、機房建設,到部署上機和交鑰匙都是我們來完成,所花時間通常都比對方預想的早幾個月。這幾年我們明顯感受到數據中心的需求很旺盛,真的特后悔地要少了。”劉永紅對記者坦言。
貴州也已意識到人才孵化的重要性。“為了滿足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國家也大力支持。”劉永紅表示,“2017年全國批復了32個高校可以設置大數據專業,在基本上每省只有1個院校名額下,貴州占據了5所,全力支持貴州補足發展大數據的人才缺口。”
位于北緯24度至29度之間的貴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涼爽。
銀行到訪的目的很簡單——在金融上云、去IOE(指在IT架構中,去掉IBM的小型機、Oracle數據庫、EMC的存儲設備)的大背景下,銀行欲通過共建數據中心的方式,更為彈性高效地存儲和調用數據資源,以降本增效。
一個月前,一家上市股份行的科技部、運維部、財產保全、基建和安保組相關人士,到訪貴州移動大數據分公司。后者副總經理劉永紅全程陪同參觀走訪機房和數據中心。
此外,貴州省是“西電東送”的主要省份,電力資源豐富,還具備比其他省份便宜一半以上的電價優勢,解決了數據中心耗電量大的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