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安新區利用大數據優勢,以“精準性、創造性、走前列”為基準,開創性地采用“扶貧云”+“雙云”模式,走出了一條富有貴安特色、更加精準有效的脫貧攻堅新路。
6月28日,VPS,貴安新區錯評漏評、錯退專項治理“5431”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村民代表評議會已進入收尾階段,即將開展鄉鎮核查會。
一個月來,貴安新區鄉鎮扶貧系統干部、幫扶責任人、村支兩委和民生監督員、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深入幫扶村貧困戶家中,開展“地毯式”貧困戶家庭位置信息采集工作,完善“貴州扶貧云”平臺。
與此同時,位于貴澳農旅產業園的貴安新區大數據農業指揮中心,大屏幕上適時顯示著全國各地向貴安新區采購的農產品訂單數量,以及各類農產品的行情數據等。在貴安新區,香港免備案主機 美國服務器,貴澳和貴安農校通過建立農業大數據技術支撐系統,實施“雙云驅動”,通過“云上農場”,分析研判市場供給需求,解決“種什么”“怎么銷”的難題。借助“云上農校”,專家與農戶實現遠程視頻互動,解決“怎么種”“種得好”的難題。
如今,貴安新區將大數據和精準扶貧有機結合,“扶貧云”搭載貴安“雙云”,將貧困人口大數據與農產品大數據進行產業對接,設計向貧困人口傾斜的農產品生產供應鏈,實現精準扶貧。
“目前正在開展的脫貧攻堅存在問題專項治理,主要針對貧困人口錯評漏評、錯退、農村危房改造不到位等問題。今后,通過數據比對,系統會快速判定,自動生成預警,確保扶貧對象精準。”談起運用大數據識別貧困戶一事,新區農水局扶貧辦工作人員潘彩雪不禁感嘆起“科技的力量”。
據了解,“貴州扶貧云”系統有網頁和手機APP兩個端口,已實現與工商、公安、人社、民政、教育等相關部門扶貧數據的互聯共享,能夠有效地完成數據統計分析和自動比對,對不符合條件“貧困戶”發出自動預警,實現對貧困戶精準識別。通過身份證號、姓名、地域查詢方式,能快捷準確地查詢貧困戶致貧原因、幫扶措施、幫扶成效、收入情況、幫扶責任人等基本信息。
據悉,貴安新區脫貧攻堅存在問題專項治理完成后,“貴州扶貧云”系統將在新區全面投入使用,有力推動新區扶貧工作數字化、動態化、常態化和精準化建設,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政府治理和社會管理融合。
扶貧信息精準了,扶貧產業發展就有了方向。
作為貴安新區產業扶貧的一個重要項目,貴澳農旅產業示范園通過利用大數據技術,讓傳統農業實現生產從“一季到多季”、種植從“平面到立體”、產業從“單一到多元”的現代高效種植模式轉變。
“通過‘云上教學’,大棚實踐,貧困戶的收益倍增,大大激發了他們的脫貧決心和信心。”馬場鎮黨群辦主任、場邊村村支書曾艷說,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種植園區的光照、濕度、溫度等情況,為科學種植提供了數據指導。
據了解,近年來,貴安新區先后引進綠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貴紅農業有限公司,構建大數據農業指揮中心,通過整合遠程視頻監控、精準扶貧管理、視頻電商等系統,搭建“農業數據管家”平臺,實現對蔬菜種植、林下養殖、鄉村旅游、傳統手工藝等多個產業領域全覆蓋的農業信息化綜合應用,為產業轉型升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