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來賓早上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報告的主題是《電子政務服務化與城市大數據》,同時涉及到電子政務服務化與城市大數據的問題。
話題涉及到四個方面內容:電子政務服務化的概念、目標、功能和價值,就這個問題談談我的認識和理解。第二電子政務服務化的表現形式。如何表現出來,如何讓大家知道。第三如何實現電子政務服務化。電子政務服務化是新的東西,是一個值得做的事情,那么如何實現它。這是第三個要涉及到的話題。第四電子政務服務化與城市大數據的關系。
為了把電子政務服務化這個事情說清楚,首先談一談對我國,包括發達國家電子政務產業發展形態的理解。總的來說,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其實我國的電子政務在世界上是很發達、很先進的,因此我一般說,發達國家包括中國在內,但是我現在把它反過來了,中國包括發達國家在內,電子政務產業的形態,我理解到目前為止經歷了三個階段,產業形態和應用形態:1、第一個形態是什么呢?第一個形態是單一產品或者是組合產品階段,就是產品階段。什么是產品階段?簡單的講就是廠商開發制作出來的一些套件、一些工具、一些軟件,直接交給甲方去使用,交給用戶使用。比如說OA的一些東西、財務辦公等諸如此類的東西,這是它的產品。
2、第二個階段是什么呢,第二個階段就是項目工程、項目建設階段。此階段產品形態和應用形態的基本特征是,甲方提出需求,乙方按照甲方的需求實現甲方的意圖,然后交鑰匙。交完鑰匙以后,甲方為很好的應用這個系統、很好的滿足自己的需求,為此要建立規模。總的趨勢來說是越來越龐大、越來越強大的信息化電子政務的運營管理部門。
總體來說,項目形態是我們國家政務信息化電子政務的主流形態,這個主流形態有一些特點,一方面它確實顯示出了我們國家政府信息化40年,比較嚴格意義上的電子政務最少有20年,這40年或者20年時間,我國各級政府對政府信息化、對電子政務等問題的重視、理解和實際的投入,這個投入最終體現在政府各級部門的設置上、資源投入上。我想大家對這一點都不陌生,現在各級政府如果比10年前比20年前來說,它與信息化有關的最近的一個部門是大數據管理部門,與信息化工作有關的部門現在越來越中心化,原先都是很邊緣的,現在越來越中心化、越來越實權化、越來越機構增多和預算增加。這是積極的一面。
有沒有消極的一面呢?我想消極的一面也是有的,而且現在要認真的對待它,什么是消極的一面?我們知道政府就是干政府事情的機構,比如說我們說它行使公權力,行使政權,干什么呢?它要通知,它要搞社會管理、搞社會治理、搞公共服務。
政府有限的資源坦率的講,目前中國事情這么多、這么復雜、這么艱難,各級政府把所有的資源都投去干它自己該干的事情,我想它都不一定做的好。政府正在越來越相對多的分出一部分資源,所謂這個資源一方面是機構資源,一方面是人力資源,還有一方面是物質財務資源,分去搞什么呢?搞信息化,搞大數據等。建立了越來越有力的機構,用了越來越優秀的人,越來越多的人。
但是坦率講,隨著與信息化相關的各種各樣的先進技術在政府事務中間的應用和普及,未來如果政府按這種方式做的話,與信息化相關的部門將會越來越多、越來越膨脹,這是政府不應該干的,也是政府做不到的。因此邏輯上講,項目產業形態引發的政府組織機構和政府業務重心的變化,是項目形態帶來的負作用,這種負作用有它不可忽視的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組織機構的存在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和影響,其中一個后果和影響就是這有可能導致國家政府信息化、電子政務始終處在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和智慧化的洼地位置,政府始終處于信息化的洼地狀態。
別的都發展比它好,它發展不好,為什么?這是與它的模式有關系,與政府分出了相當多的資源和精力干了他不該干的事情有關系。比如說人力資源、知識更新、工作人員的待遇,流動性等。
3、第三種產業形態,我認為在四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但是非常緩慢,或者說四年前應該開始。它有是電子政務服務化的產業形態,電子政務服務的產業形態。
目前我認為,在三種產業形態并存的情況下,目前我們主體上處在電子政務服務化產業形態的開端。這個意思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很好的認識我們現在的產業形態的特征,我們就能抓住未來的政府信息化的主流,占據政府信息化相關領域的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