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應用已然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垃圾分類”在南京市棲霞區堯化街道探索研究后,已在街道32000戶居民中“落地”實踐。
在堯化街道垃圾分類大數據中心的兩塊電子大屏上,一條條數據線譜記錄著堯化街道居民垃圾分類的情況與習慣。記者看到,今日廚余垃圾投放量、可回收垃圾投放量、有害垃圾投放量等數據在大屏上一一顯示,并對垃圾分類情況就行了詳細分析。“通過這些分析,我們可以得知此時垃圾投放量總數,再經過比對,分析出垃圾分類情況是否正常。”棲霞區堯化街道宣傳委員蔣蘇閩介紹道。
記者了解到,棲霞區城管局與南京志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通過建立“慧系統”、“e積分”等管理平臺將具體工作與大數據有機結合,在方便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同時,實現了垃圾分類工作的系統化、公開化、透明化。
大數據中心作為街道層面的數據平臺,具備了數據基礎服務能力、系統管理運營能力、系統共享開放能力,為垃圾分類工作提供了及時的數據展示和數據分析,免備案主機,還為學術研究和垃圾分類進一步推廣工作提供依據、保障和支撐。
“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可以根據居民投放習慣和時間進行統籌和安排工作。舉個例子,一個小區在某個時間垃圾投放量特別多,那我們據此就會加大垃圾運送的頻次。”蔣蘇閩告訴記者,為了鼓勵居民參與,堯化街道采取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積分兌換獎品的方式。大數據顯示,最受歡迎的是糧油類,今年已經送出了29.17萬件,其次是日用品10.84萬件和蔬菜類0.76萬噸。
據了解,垃圾分類大數據中心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技術,在改變工作方式的同時,促使居民養成良好習慣,主動踐行垃圾分類活動。未來,美國服務器,“互聯網+垃圾分類”將為南京垃圾分類工作發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