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網上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刷屏,大致的內容是在使用美團平臺時,服務器租用,在同一家商戶的前提下,會員竟然比非會員的配送費還要貴,一時間備受關注。而美團對于此事的回復歸納為定位緩存,但這一解釋并沒讓網友們有所信服。
近日,歐洲服務器,有網友在微博反映,“能花錢的軟件都在殺熟,淘寶攜程美團一大堆,我都對比過。兩個手機放一起,鏈接互相發過去,一樣的東西價格都不一樣。”
而早今年十月,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發布了《在線旅游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已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規定明確指出禁止大數據殺熟行為。
難道攜程打破了規定?
對于網友的質疑,攜程客服對此回應稱,絕不會大數據殺熟,如懷疑產品有大數據殺熟的內容,請提供相關截圖,后續有相關客服為您處理。而此事也使得大數據被濫用的聲音在網上愈加的強烈。
早在此前,多家大型互聯網企業都曾被曝利用大數據分析對不同群體進行差別定價,實行“價格歧視”,這無疑極大的損害了人們的權益。
大數據在采集用戶的數據的初衷是為了獲得精準畫像的前提下降低用戶獲取信息成本,提高服務用戶質量,為更好地服務用戶,而現如今使用大數據的殺熟早已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