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以數字化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全球經濟結構重塑進程。數據已像煤炭、石油一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核心生產要素。如何結合自身業務場景和客戶行為,對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應用,成為各個企業在數字化時代轉型首要攻克的難題。
為此,南方電網公司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工作。2020年,南方電網公司出臺了《公司數字化轉型和數字電網建設方案》(2020年版),提出開展“4321”工程建設。數字化轉型需立足于電網、服務、組織、生態,通過數字技術的運用使數據真正成為生產要素,進而促進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數字經濟成為公司新的效益增長點。
“大力解放用戶”是近年來南方電網提出的實踐方法論。電網用戶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就是配電網。而廣州供電局正好是南方電網數字配網建設的試點先驅者。
廣州電網作為特大城市型電網,在電力用戶數據上具有場景落地優勢和協同優勢。廣州供電局規劃中心配網規劃高級專責馬景行對記者說:“廣州具有多樣化的客戶層次、電網積累、電網運行特征,是適合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承接城市。”配電網是電網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轉型的關鍵領域,以數字配電網建設推動廣州電網數字化轉型,成為廣州供電局又一輪創新發展的大機遇。
夯基固土
“四個一”場景協同基礎數據
電網數字化,即利用數字技術實現對傳統管理模式、業務模式、商業模式的創新和重塑。這方面,南方電網開展“4321”平臺建設、“四個一”試點工作。在數字配電網前期籌劃過程中,廣州供電局貫徹孟振平董事長提出的“四個一”(一碼通全網、只填一張表、就看一張圖、一次都不跑)建設,以對應業務場景拓展四個一建設,支撐業務和內外協同。
其中,將“一碼通全網”拓展到人員信息一碼通、項目管理一碼通;“只填一張表”拓展到報表中心建設,“就看一張圖”拓展到電網一張圖和業務流程一張圖,“一次都不跑”拓展到內部員工“少跑路、不跑路”。
廣州供電局在數字配電網建設的總體思路是實現“四橫五縱兩支撐”。其中,四橫是貫徹“四個一”橫向協同,推動配網各專業的業務流、數據流、信息流集成共享、互聯互通。
該局數字化部盧有飛告知,“在四個一建設中,只填一張表減少了手工填報表數,減負率達到28.95%。而12098個手工數據固化為直采數據項,減負率達到42.18%”。而“一碼通”能做到以實物編碼為紐帶,搭建實物與各專業編碼的橋梁,打通各專業信息壁壘,實現在物資采購、工程建設、運維檢修、增資報廢等資產全生命周期的自動流轉,減少跨階段業務數據的重復錄入,提升帳卡物管理水平。
2020年7月,廣州供電局完成了“配網一碼通”11個區局的推廣應用。截至11月22日,全局使用基建工程掃碼工單共875單。“一次都不跑”的電子簽章功能于7月10日在掌廳對外發布,真正做到用戶一次都不用跑:用戶可獲取政務平臺客戶電子證照共享數據,在辦理業務過程中直接調用電子證照信息,實現“零證辦理”業務。低壓業擴配套8月20日也實現全流程貫通,上線后,實現了低壓業擴配套項目的總體管控,實現了與工單、現場物資、停電計劃、電子化移交等信息及系統的實時聯動。
目前,廣州供電局成立了數字配電網工作專班,迅速推動整個局層面的數字化配網建設。廣州供電局認為,作為試點,就要發揮率范作用,在典型片區迅速形成可復制場景,在特定區域內將試點做全、做深、做透,充分結合數研院資源優勢和該局多年創先經驗優勢,將先進業務模式和創先經驗積淀為試點建設整體解決方案。
強干固枝
各類平臺撐起業務應用蓬勃發展
傳統配電網的數據統一歸集、分析、規劃等水平與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要求仍存在較大差距。打造數據融合、技術統一的新一代配電網規劃數字化平臺則成為了電網轉型的目標。為了給數字配電網建設提供平臺基礎支撐,廣州供電局主動承接各類試點工作,已完成南網云平臺(含人工智能平臺)、全域物聯網平臺、電網數字化平臺、區塊鏈平臺全部數字技術平臺二級節點部署。
在推進人工智能及區塊鏈建設及應用上,廣州供電局一方面在籌建區塊鏈實驗室,積極參與政務數據上鏈;另一方面,把智能客服、機巡圖像識別、智能配電房、智能兩票、智能報銷作為提升對內對外管理及服務能力的有效支撐。目前廣州供電局已梳理人工智能78項服務能力,其中計算機視覺類56項、自然語音處理15項、信息檢索類1項、流程機器人6項,19項能力已具備對外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