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貴州“強省會”行動推介暨“蘇商入黔”集中簽約活動舉行,現場達成的合作項目超70個,投資意向金額超880億元。而“十三五”期間,整個貴陽市引進江蘇的投資項目總額也才253億多元。
全面開花的項目因何而生,投資興業的興趣為何而來?來訪的部分企業家代表認為,這其中既有先富幫后富、一幫幫到底的情誼,更是兩地優勢互補、產業轉移的結果。
配套要素全
近些年來,隨著高速、高鐵、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貴陽已經成為西部重要的樞紐。月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表示,貴陽有很好的戰略區位優勢,相信未來一定能夠成為西南一顆璀璨的明珠。
談起此次大規模、高規格的集中簽約活動,江蘇永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邵珠峰等企業家表示,除了從上述成本角度考量,directadmin授權,更為看重的是當地在大數據產業上的發展基礎。
“中國數谷”的確已經成為了貴陽的一張亮麗名片。貴州省政協副主席,貴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晏在2021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貴陽市、貴安新區作為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核心區,始終在大數據發展領域先行先試、領先領跑,大數據產業發展實現‘三級跳’。”
據貴陽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貴陽市、貴安新區大數據企業達到5000多個,規模以上大數據企業達到117個,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1649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8.2%。
企業的發展需要上下游產業鏈,這種扎堆效應無疑會產生吸引。記者此前從貴安新區了解到,江蘇的隱形冠軍企業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就對大數據中心的空調節能及地熱發電抱有極大的興趣。
政策紅利足
貴安新區作為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第八個國家級新區,這里緊挨貴陽,同樣將大數據作為跨越發展的助推器。
記者發現,貴州省委、省政府已經明確,貴安新區整體委托貴陽市管理,促進兩地融合發展,從而支撐做強省會,形成更具帶動能力的火車頭。兩者在產業上不存在競爭關系,而是要抓住國內大循環的機遇,美國服務器,共同承接好東部產業轉移。
6個月前,貴安新區就與蘇州工業園區簽訂了共建產業園區合作協議。“這一次有幾家獨角獸培育企業、瞪羚企業都帶了項目來。”蘇貴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學軍表示,近年來,貴州陸續推出“貴安八條”、實施“強省會”五年行動35條政策措施,為入黔投資的企業帶來了極大的信心。
“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這些政策推薦給更多的蘇州企業,并配合貴州當地部門,落實好政策,為企業和貴安新區的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吳學軍說,下一步,他們將利用自身優勢,引導更多有實力的企業前來落地。
“其實全國各地都有出臺優惠政策,但是吸引我們來到貴州的是當地開放的心態,求真務實的態度,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用市場去帶動軟件行業的發展。”永中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勇強則在“強省會”五年行動中劃出了自己的重點。
在他看來,貴陽和貴安新區提出要把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打造成千億的產業聚集群,這會產生一個生態效應,吸引各種廠商的加入,對于打造產業集群有很大好處。
記者梳理看到,日前貴州公布的多項“強省會”五年行動文件已經提出,要從用地、用水、用能以及資金、交通、數據、人才等方面全力支持貴陽提升綜合經濟實力、科技創新能力,在省會城市中實現趕超進位。
營商環境好
5月11日,記者在位于貴安新區的恒力產業園項目現場看到,一棟棟廠房已初見雛形,預計可于7月1日建成投產。“從簽訂投資協議到正式開工,僅52天,這是恒力速度,更是貴陽貴安效率的體現。”恒力集團董事長陳建華說。
據了解,作為目前貴州聚酯、紡織領域的最大工程,該項目總投資220億元,總面積約7000畝,其中一期項目(高端仿真絲面料項目)占地3426畝,致力于打造智能化新材料區域制造中心。
自去年11月項目正式簽約以來,當地把“貴人服務”理念貫穿到政務服務各項工作中,在合規的前提下,讓投資者辦事一路綠燈。為解決用地保障問題,自然資源部門在項目招商階段時就介入,積極了解企業用地需求,參與項目選址,壓縮審批流程,僅用13天就完成了土地批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