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記者6月7日從市大數據發展局獲悉,我市“云長制”實施兩年來,大數據“聚通用”(數據匯聚、聯通、應用)成效顯著。截至2020年,全市信息系統“上云”比例達99%,居全國前三;目前重慶市級政務數據共享達9261類,居全國前列;應用方面,去年疫情期間,重慶通過共享系統調用國家疫情數據數量最高時達到全國第二,受到國務院辦公廳好評。
創新設立“總云長”和“系統云長”
高位推動大數據“聚通用”
建設“智慧名城”,離不開數據的“聚通用”。
但推行“云長制”以前,我市在信息系統建設、數據資源治理、大數據應用發展等領域呈現出部門、區縣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的局面,數據、項目等未能做到統籌規劃,數據資源分散、信息化項目重復建設等問題較為突出;同時也面臨抓大數據意識不強、工作路徑缺乏統籌、工作銜接不夠順暢等問題。
為提升我市大數據“聚通用”水平,助力“智慧名城”建設,2019年6月,我市出臺《重慶市全面推行“云長制”實施方案》,規定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總云長”,分管政法、組工、住房城鄉建設、交通、農業農村、對外開放等領域6位市領導任“系統云長”,110個市級部門、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主要負責人任“云長”,構建起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云長”組織體系。
“重慶在推進‘云長制’過程中創新設立了‘總云長’和‘系統云長’,形成了‘總云長’指揮、‘系統云長’督促、‘云長’落實的良好互動局面。”市大數據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總云長”“系統云長”的設立,確保了“云長制”工作的高位統籌、高位推動。其中,“總云長”定期召開云長會議,聽取各單位履職情況;“系統云長”分頭協調推進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的大數據“聚通用”重點任務,“云長”則切實抓好系統上云整合、數據匯聚治理、智能化應用培育等工作。
實行可視化調度、納入績效考核
確保“云長制”執行到位
當然,VPS租用,光有制度還不行,還需要執行到位。
“為督促‘云長制’貫徹落實,我市將‘云長’目標任務納入對市級部門、區縣目標績效考核,確保各項任務打表推進。”上述負責人舉例說,比如在信息系統上云、整合方面,我市合理設置考核指標,成為各級各部門落實“云長制”的“硬杠杠”;再比如,在信息系統集約化建設方面,我市明確凡是未上云的系統原則上不安排運維費用,凡是未上云的市級部門和單位從嚴控制新建、續建項目,凡是未上云的區縣原則上不再支持信息化項目。
另一方面,我市圍繞實現城市運行“一網通管”、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應急管理“一網調度”、基層服務“一網治理”目標,建成投用新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下稱運管中心)。這也是“云長制”作用發揮的核心載體,促使“管云、管數、管用”工作實現可視化調度。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運管中心具體功能為“三中心一平臺”,即數據資源中心,通過匯聚各類政務數據資源挖掘其數據價值;監測預警中心,依托對各部門信息系統進行管理和分析,實現態勢感知、監測分析和預測預警;調度指揮中心,通過建立協同指揮聯動方式,實現對城市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調度,以及跨層級跨部門跨業務應用場景調度指揮;綜合賦能平臺,為各類云應用提供共性技術、業務協同等服務支撐保障。
目前,運管中心已接入88個市級部門178個業務信息系統,統一提供能力組件207個,推動“一鍵、一屏、一網”統籌管理城市運行。
在“管云”“管數”“管用”上下功夫
重慶智慧城市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云長制’實施兩年來,我們在‘管云’上推進‘一云承載’,在‘管數’上推進共建共享,在‘管用’上推進賦能添彩,全市數據管理已形成完備的支撐體系。”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
其中,“管云”方面,我市確定5個政務云服務商,面向各政務部門和市場主體形成134項云服務清單,并制定《重慶市政務云平臺管理暫行辦法》,初步建成數字重慶云平臺,形成“1+N”的“大云牽小云”(“數字重慶”云平臺作為“大云”,政務云、行業云、企業云為“小云”)體系。截至2020年底,我市累計推進2548個信息系統遷移上云,上云率由2018年的26.6%提高到99%;整合(關停)信息系統數量達到2079個,全市整合率達到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