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落實數字中國戰略部署,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同有關方面跟蹤監測各地區、各部門信息化發展情況,開展信息化發展評價工作,編制完成《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總結了“十三五”時期數字中國建設的主要成就和2020年取得的新進展和新成效,評估了2020年各地區信息化發展情況,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推動數字中國建設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點。《報告》全文如下:
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0年)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圍內蔓延,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全球治理體系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在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戰略成果的同時,緊緊抓住信息革命的歷史機遇,將建設數字中國作為新時代國家信息化發展的總體戰略,有力推進核心技術、產業生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深入開展數字領域國際合作,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抗擊新冠疫情、助力脫貧攻堅、保障社會運行,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實現脫貧攻堅圓滿收官,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提供強大數字動力。
一、“十三五”時期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成就
“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和《“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部署,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扎實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數字中國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和顯著成效。
(一)數字中國建設質量效益加快提升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全球領先。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絡和4G網絡,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由2015年底的52.6%提升到2020年底的96%,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由2015年底的57.4%提升到2020年底的108%,全國行政村、貧困村通光纖和通4G比例均超過98%。5G網絡建設速度和規模位居全球第一,已建成5G基站達到71.8萬個,5G終端連接數超過2億。移動互聯網用戶接入流量由2015年底的41.9億GB增長到2020年的1656億GB。國家域名數量保持全球第一位。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取得明顯成效,固定寬帶和移動LTE網絡IPv6升級改造全面完成,截至2020年底,IPv6活躍用戶數達4.62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全球范圍定位精度優于10米。
圖1 我國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增長情況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
信息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顯示,我國排名從2015年的第29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14位。基礎性、通用性技術研發取得重要進展,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和材料加快發展,基礎軟件取得一定突破,5G、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量子計算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2019年以來,我國成為全球最大專利申請來源國,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領域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在世界超算500強排名中,我國持續保持優勢,超級計算機臺數占比達45%。國產中央處理器(CPU)和存儲器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縮小。統信操作系統(UOS)、“鴻蒙OS”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等相繼推出,智能語音識別、云計算及部分數據庫領域具備全球競爭力。
圖2 我國創新指數全球排名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數字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數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數字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成為引領全球數字經濟創新的重要策源地。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8%。數字產業化規模持續增長,軟件業務收入從2016年的4.9萬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8.16萬億元,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由2016年的10萬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1萬億元。大數據產業規模從2016年的0.34萬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超過1萬億元。產業數字化進程提速升級,制造業重點領域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由2016年的45.7%和61.8%增長至2020年的52.1%和73%。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由2015年的21.8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37.2萬億元。信息消費蓬勃發展,2015年至2020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由3.4萬億元增長到5.8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