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前,不少公司的年末獎到賬。對付間不容發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來說,更是有人歡欣有人憂。記者觀測后相識到,一些老牌平臺年末獎多是0-4個月人為,可是不少平臺的年末獎已經淪為雞肋,如某互聯網金融公司年末獎每人發幾十萬元,但都是體驗金、代金券和加息券。固然互金行業2016年的日子并欠好過,但大部門有年末獎發放傳統的公司照舊保持以前的程度,行業年末獎呈現分化。
節前就有微博用戶發帖稱,九鼎投資年末獎總額1.7億多元,共60多小我私家分。年末獎500萬元以上10人,個中1人3000萬元以上,4人1000萬-2000萬元。不外,北京商報記者留意到,在網絡傳播出的圖片中得到高額年末獎的員工多為企業高管,那么互聯網金融行業普通員工年末獎是奈何的程度?
記者觀測發明,多家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年末獎都與績效掛鉤,一般普通員工的年末獎多為0-4個月人為。如北京地域的兩家老牌平臺普通員工的年末獎別離為1-2.4個月以及1個月人為。而另一家團體性質的互金公司年末獎為0-3個月人為。別的上海的兩家老牌P2P平臺的年末獎別離為2個月和3-4個月人為。“可是最終得手的年末獎要與績效查核掛鉤。大部門互聯網金融公司普通職員的年末獎在1萬-2萬元閣下。”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相關人士直言。
其實,2016年禁錮政策落地,互聯網金融行業在經驗了幾年的野蠻發展后開始大洗牌,不少小型公司開始轉型退出。不外,在觀測進程中,北京商報記者相識到,一些有發放傳統的公司,年末獎并沒有縮水也沒有增加,仍然保持以往的程度。
作為備受存眷的“BATJ”巨頭,年末獎照舊高于普通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據相識,百度金融的年末獎為4-7個月人為;阿里年底雙薪,年末獎按照KPI和小我私家KPI綜合打分,分高的多為7個月人為;騰訊平均為3-5個月人為;微信付出的年末獎更高些。
可是也有一些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年末獎發放有些“雞肋”。如北京某互聯網金融公司年末獎為幾十萬元的體驗金、加息券以及代金券,馬來西亞主機 日本服務器,固然也還算實用,但照舊讓許多員工有些無奈。也有一些互金平臺年底基礎就沒有年末獎,最多是十三薪。“許多中小型互聯網金融公司尚未盈利,出格是在行業洗牌的進程中,年末獎也開始呈現分化,效益還不錯的公司年末獎高些,而效益一般的自然少些或沒有。把加息券當做年末獎的公司,其實也是增加了營銷手段。”一位業內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