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之間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之間的相互平衡與制約左右了世界的命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之間的競爭一度讓世界側目。阿里和福爾曼之間的競爭主宰了拳壇很長一段時間。而在流行音樂領域,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和坎耶·維斯特(Kanye West)成為了樂壇中的冤家。
在商業領域,兩家中國企業也形成了這種競爭,他們就是阿里巴巴和騰訊。
兩家企業的市值都在萬億美元水平附近徘徊。兩家企業在中國快速發展的數字領域都有著主宰權:騰訊統治游戲和消息平臺,而阿里巴巴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實力無人能撼動。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騰訊和阿里巴巴扮演著活躍的投資人角色。
另外,兩家企業的誕生地在中國都算不上是“超一線城市”,阿里巴巴的總部位于上海附近的古城杭州,而騰訊的總部則位于香港旁邊的深圳。
最后,在中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上,兩家企業在各地的領域都掌握著巨大的市場份額:阿里巴巴的線上市場擁有5.52億活躍用戶;騰訊的微信注冊賬戶不久前剛剛越過10億大關。
盡管雙方有著太多的相似點,但是騰訊和阿里巴巴其實是兩家完全不一樣的企業,他們有著不同的文化和風格,他們兩者之間的區別有點像蘋果和谷歌之間的區別。
兩家企業誕生的時間點也非常相似,都是上個世紀90年代末,那時的中國正在對互聯網進行探索,這些年來,他們都建立起了大量的業務,但是彼此之間似乎并沒有什么交集,也沒有直接競爭的意愿。
然而,隨著兩家企業的不斷成長,他們之間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業務上的重疊,于是競爭還是來了。例如,騰訊最近正在零售和金融服務領域進行投資,而這正是阿里巴巴的看家本領。于是阿里巴巴開始還擊,他們在騰訊的后院看到了機會,針對平臺上的小企業合作伙伴推出了移動消息工具。
馬化騰向員工派送紅包
有意思的是,雙方還有另外一個經常被拿來比較的地方:兩家企業的領導人都姓馬,但是其實馬云和馬化騰之間并沒有任何親戚關系。于是,騰訊和阿里巴巴之間的競爭被人們笑稱為“二馬之爭”。二人之間爭奪的那個獎杯,就是中國數字領域的頭把交椅,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速度超過了其他所有國家。
馬云和馬化騰已經熟識多年,盡管兩個人都彼此尊重,甚至惺惺相惜,但是在看到對手越來越強大的時候,兩個人的心里或多或少的還是會出現一絲不悅。
工程師出身的馬化騰很少接受西方媒體的訪問。在去年12月于廣州舉行的《財富》全球論壇上,46歲的馬化騰將阿里巴巴形容成了一個貪婪的房東,因為阿里巴巴的線上市場淘寶會向商戶收取費用。
馬化騰表示:“我們的立場不是要和合作伙伴展開競爭,而是要為他們提供幫助。”他指出,只要阿里巴巴想要,他們隨時都可能向房客提出漲房租的要求。而騰訊并不是一個把店面出租給商戶的商場。他說道,微信提供了一個去中心化的平臺,合作伙伴可以使用它獨立銷售商品,不受騰訊的制約,而且商戶也不用繳納“租金”。
馬云在員工集體婚禮上
幾個月之后,53歲的馬云以不點名的方式對騰訊進行了回擊。一直以來,騰訊都有一個不太好的名聲:該公司喜歡在他們的平臺上榨取利潤。
馬云說道:“從文化上來說,我們是兩家完全不同的企業。我們更加理想主義。在賺錢的同時,我們也想要做好事。我們對人的信任超過了我們對產品的信任。”
在占領市場方面,阿里巴巴和騰訊有著不同的行事方法,他們所使用的不同方法讓二者可以在不產生沖突的情況下各自成長。
在發現適合自己商務平臺的企業時,阿里巴巴通常會購買這家企業的控制性股權;而在相同的情況下,騰訊的做法是購買多家企業的少數股權,從而為自己贏得合作伙伴以及使用對方技術的權利。另外,由于中國中產階級規模的擴大,雙方之間的競爭并不是一場零和游戲(新浪科技注: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但是盡管如此,兩家企業依然有能力在這場競爭中強硬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