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新發布的NEX手機,因為多了一個機械式升降的前置攝像頭,于是最近一不小心就成了“流氓軟件鑒定器”。
一大把軟件在后臺啟動調用手機的攝影、錄音、通訊錄等等敏感權限,導致NEX的前置攝像頭整天莫名其妙的自動彈出。
頭上有犄角被搞得來回彈出的vivo NEX
經歷過“天網”“電信詐騙”教育的國內用戶們,雖然還沒有什么具體行動上的反饋,但心底難以憋屈的膈應總是在所難免。特別是有QQ瀏覽器這樣一款大牌產品堵到了槍眼上。
想想,你最信賴最常用的一款APP,每天都會偷偷拍攝錄音你的日常生活,你是什么感受?怕是不敢受吧!
當然,騰訊也第一時間辟謠,解釋這是應用調用系統API檢測相機數據過程中的觸發動作,相機只開啟一半不可能偷錄用戶隱私。
其實Android手機權限管理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因為直到Android6.0之后,Android才有完善的應用權限管理功能。而由于Google已經退出了中國,新的技術也不是強制執行,所以一大批國產APP還在使用老一代的API。
可以說Android手機的應用權限管理,一直是個擺設。
當然,你也可以說Android這是開源自由的表現,更加有利于創新。而正是這一個優點,Android從創立以來備受追捧,甚至行業內的人還一致認為,智能手機的權限越開放越好。這跟普通用戶理解的,應用APP不應該隨便調用手機權限相背離。
只是原本絕對開源的Linux經過Google的OHA(開放設備聯盟)之后,開源最大的安全補丁及時更新優勢沒了,碎片化的缺陷倒是一個沒落下。
嗯,問題還是出在Google退出中國市場身上,否則有Google Play統一管理,國內的“安卓生態”也不會出那么多幺蛾子。
手機權限到底該誰管?
按道理,智能手機的權限當然應該歸用戶管!但是小白用戶怎么能明白那些專業的英文版的計算機術語,畢竟不是每個用戶都會編程。
所以讓用戶管理自己手機權限是個偽命題。
于是手機廠商、操作系統版權方、應用APP開發者三者誰應該掌控手機功能權限,成為業內爭論不休的話題。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在開源文化的影響下,業內開發者都認為最大程度的開放智能手機系統權限給開發者,能促進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是最正確的做法。而那些不敢開放手機系統權限的公司,則代表這其自身技術不過關。所以在專業人士看來,智能手機的系統功能權限應該開放給應用APP開發者來掌控管理。
爭論不休的iOS和Android
這種思維下,也誕生出iPhone iOS與Google Android哪個更好的爭論。對于iPhone來說,免備案主機,蘋果既是手機廠商又是操作系統開發者,在對智能手機成熟度性能穩定性的多方考量下,蘋果選擇自己管控功能權限。
而在蘋果封閉的生態下,也帶來了優秀的用戶體驗。對于Android生態的智能手機來說,這個問題就復雜了。
Android是Google基于Linux開發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但是Google一直是以操作系統提供方的姿態存在,自己不生產手機,自家Pixel、Nexus品牌Android硬件產品在市場上也不夠普及,沒有太多參考性。
不過為了能讓Android快速推廣開來,Google選擇開放Android系統幾乎所有的權限,允許手機廠商定制創新管理一部分權限,也允許應用APP開發者直接管理系統功能權限。
Android手機刷機必備的root應用權限管理神器
由此,Android手機迎來了刷機熱潮。這被視為Android的黃金時代。
但是市場是逐利的,手機廠商想自己管理權限,好培養自家的服務生態賺錢;開發者想讓用戶一天24小時使用自家APP,以牟取更多利益。于是Android生態就變成了,臃腫的預裝應用加上臃腫的應用體積。這并沒有帶來優秀的Android手機體驗。
前一段時間,歐盟史上最嚴的用戶隱私保護條例GDPR生效,用戶發現一些原本超過5MB的應用,按照GDPR標準去掉雜七雜八的監控推送功能插件,整個應用瘦身到了300KB。
這是一個不正常的應用生態。
所以,今天的Google已經學習蘋果,開始通過GMS、CTS、GTS的系統軟件測試體系,加上GSF Google服務框架來限制手機廠商和應用開發者,逐步將系統權限收攏到自己手中。
現在,連全球最大的Android手機刷機平臺Cyanogenmod都倒下了!
從整個過程來看,無論是手機廠商還是應用APP開發者,或者是Google蘋果這樣的大佬,智能手機系統功能權限管理權,兜兜轉轉還是這幾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