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的發展關鍵仍是創新驅動。缺乏合理商業模式下的盲目跟風會把好事做砸,需要經歷痛苦的洗牌過程才能夠鳳凰涅盤。互聯網企業成功難以復制,唯有創新永恒。發展數字經濟也一樣要結合國情和企業自身情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經濟發展之路。
在5G方面,高通公司委托咨詢公司所做的研究表明,到2035年,服務器租用 免備案服務器,5G將會推動全球產出增加4.6%,給中國帶來近1萬億美元的GDP增長和近1千萬就業增長。
中國新一代ICT技術快速發展但與美國相比差距還很大。ICT的核心技術產品如CPU、DSP、操作系統等仍是我國的軟肋。中美兩國2018年GDP相差不到一倍,但中國ICT市場規模卻不及美國的一半,可見中國的ICT行業還有很大的差距,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四、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任重道遠
2019年國際宏觀環境風浪依然。中美在智能制造、5G、數字金融等方面正面交鋒;歐盟策劃采用征稅等手段限制歐盟之外的互聯網企業的進入。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我們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形勢的改變上,而要把工作落實在企業自身的改革創新上,同時也要更加注重合規發展。
二、工業互聯網是推動數字中國建設的抓手
在人工智能方面,麥肯錫認為,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為全球額外貢獻13萬億美元的GDP增長。埃森哲預測,到2035年AI成為全新的生產要素后,有望推動中國勞動生產率提高27%,GDP從6.3%提到7.9%,相當于經濟總增加值提升7.1萬億美元。
“數字中國產業發展聯盟”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60余家產學研用相關單位共同發起成立。聯盟立足于打造政府和產業界的溝通交流平臺、數字中國各領域的跨界融合平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有效對接平臺,集眾力、匯眾智,研究重大問題、總結發展經驗,支撐政府決策、服務產業創新。2019年1月22日,“數字中國產業發展聯盟成立大會暨高峰論壇”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召開。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主任王欽敏出席大會并致辭,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的領導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企業的專家和代表共200余人,圍繞“發展數字產業,建設數字中國”主題展開熱烈討論。
數字中國產業發展聯盟專家委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發表了題為“我國數字經濟的機遇和挑戰”的主旨演講。主要觀點如下:
互聯網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互聯網從1969年出現至今已經經歷了50年,中國全面接入互聯網已有25年,預計截至2018年底中國互聯網普及率超過60%,但互聯網人口紅利也漸行漸遠,互聯網進入中年煩惱期。例如蘋果公司股價大幅下跌,國內手機企業金立破產等。
工業互聯網發展需要因企施策。我國企業在規模、裝備與技術方面參差不齊,大量的中小企業沒有能力靠自身力量進行數字化轉型,所以政府需要建立非盈利的平臺為企業和廣大創新創業者提供技術支撐和中介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有數據表明,美國服務器租用,產業數字化的影響大概要3倍甚至5倍于數字產業化。工業互聯網是現階段推動產業數字化的抓手。
發展工業互聯網要有與發展消費互聯網不同的思路。工業互聯網需要IT技術與OT要素的全面融合,企業數字化轉型并不是簡單地用消費互聯網模式去改造企業,需要結合企業需求改造現有ICT技術與標準,然后在企業應用中產生更大的附加值。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需要同時補工業自動化的課,只解決網絡化而不解決自主可控軟件問題,不能實現工業互聯網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