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2019國際醫學人工智能論壇暨ITU與WHO健康醫療人工智能焦點組(AI4H)會議”在上海世博中心正式開幕。
本次論壇以“人工智能賦能人類健康共同體”為主題,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電信聯盟(ITU)指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國家衛生健康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聯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東分院、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IMT-2020(5G)推進組、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上海精準醫療研究院、中國技術交易所、上海交大-斯坦福大學智能醫療聯合實驗室、浙江省醫院協會、河南省醫院協會承辦。論壇邀請了國內外專家對醫療領域普遍關注的熱門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共同分析醫學人工智能發展現狀與展望未來。
推動信息互聯互通,促進醫療行業跨界融合
開幕式上,世界衛生組織高級顧問Ramesh Krishnamurthy,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代表Gao Jun,ITU-T SG16顧問Sima?o Ferraz De Campos Neto,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徐景和等國內外相關機構領導,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常務副校長房建成,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主任委員金征宇等專家學者及企業高管出席了本論壇。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帶來了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產品醫療健康可穿戴設備、醫用機器人等智能化醫療器件普及應用,正在重塑疾病預防、檢測治療模式,與此同時,智能化醫療器械存在著存在產品有效性、安全性等問題。中國應加強與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加強中國相關部門協作、加強產學研用融合,加強合作伙伴關系,建立更緊密伙伴關系,推進人工智能新技術、新手段在醫學各個領域的應用。因此,在本次大會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舉行了智能化醫療器械技術評價聯合實驗室倡議書發布儀式,共同推動智能化醫療器械標準預研與制定、行業數據庫建設、技術評測與臨床試驗方法研究、公共服務平臺構建等,促進智能醫療健康產品成熟和行業發展,以此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構建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
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數字技術提高醫療健康水平
世界衛生組織(WHO)副總干事Soumya Swaminathan
世界衛生組織高級顧問Ramesh Krishnamurthy帶來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副總干事Soumya Swaminathan的一段視頻致辭。Soumya Swaminathan在致辭中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有潛力去提升醫療診斷、治療決策,并走入社區為更多的患者提供醫療檢查服務,受限于技術、政策、資源的限制,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許多應用沒有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地鋪開。2019年,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區塊鏈、量子計算、監管數據、增強現實、虛擬現實都已應用于很多患者身上了,有助于提升就醫體驗。
Soumya Swaminathan指出,在醫療健康五個方面可以使用AI:一是人工智能政策框架和監管機制。二是專業的人力資源能力。三是AI架構和計算機基礎設施。四是AI特定應用程序和算法。五是相關的資金支持方面。她介紹了世界衛生組織在醫療服務、監測疫情、醫療教育、醫療政策指定等多方面醫學人工智能領域的工作成果與進展,并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電信聯盟已經聯合成立了一個衛生健康人工智能焦點組專門推進醫療人工智能的相關工作。Soumya Swaminathan希望大家能夠很好的運用技術,讓更多的人能夠平等地享受人工智能帶來的好處,讓技術真正為人類造福。
世界衛生組織高級顧問Ramesh Krishnamurthy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代表Gao Jun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代表Gao Jun在致辭中表示,醫學人工智能的應用與發展影響著全人類的健康與福祉,衛生健康的目的是健康,技術使用的目的是促進人們的健康。他鼓勵并希望國家在使用信息技術的時候,一定要關注其最終效果和最終獲益的領域。世界衛生組織也將助力各國全球醫療產業分享健康醫療實踐,加強對話與交流,推動醫療信息的互聯互通與全球協同,讓人工智能技術激發和釋放醫療健康行業潛力,縮小健康鴻溝。
ITU-T SG16顧問Sima?o Ferraz De Campos Ne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