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特爾發布了一款名為Intel Performance Maximizer的自動超頻軟件,用戶可以通過這款軟件最大程度地釋放處理器的性能,并且提升了可靠性。無需通過主板BIOS設置超頻,使用IPM“一鍵超頻”即可獲得比默認值更高的全核睿頻頻率。IPM免費提供,該工具包還包括英特爾動態調優(Intel Dynamic Tuning)技術,英特爾Extreme Tuning Utility和英特爾圖形命令中心。IPM作為高級軟件技術工具集,是英特爾Adaptix技術的一部分。
本月在倫敦舉行的英特爾軟件技術日上,英特爾的工程技術專家們介紹了軟件項目 “One API”的最新進展。該項目旨在將為開發者帶來一套能提供一個統一編程模型的工具,以簡化跨不同計算架構的應用程序開發工作。
在5月底的Computex 2019上,英特爾也宣布推出了基于10納米制程的第十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搭載該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專為未來人工智能軟件而構建,優化了內置智能性能特性,支持PC快速學習和適應用戶的操作,包括借助英特爾DLBoost將人工智能性能提升高達2.5倍,支持關鍵框架包括Windows ML、Apple Core ML和英特爾OpenVINO等。
從以上產品更新可以看出,軟件在英特爾硬件產品中的應用日趨廣泛,將硬件特性發揮到淋漓盡致。這也展示了未來半導體行業新的發展趨勢。畢竟我們現在處于一個軟件定義的時代,軟硬協同可以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軟件在英特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于半導體行業而言,VPS,競爭正在從硬件拓展到軟件應用。而半導體行業的競爭從制程工藝到以用戶需求和應用需求為中心,軟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為了挖掘數據紅利,英特爾正從以晶體管為中心到以數據為中心的轉變,以數據為中心的未來,還需要更完整的更系統性的思考,因為單一因素已經不足以滿足多元化的未來計算需求。因此,英特爾進一步提出了以制程和封裝、架構、內存和存儲、互連、安全、軟件這六大技術支柱來應對未來數據量的爆炸式增長、數據的多樣化以及處理方式的多樣性。
作為六大技術支柱的軟件對于英特爾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英特爾有非常多類型的計算架構,包括標量(Scalar)、矢量(Vector)、矩陣(Matrix)和空間(Spatial),分別應用于CPU、GPU、AI和FPGA。而硬件的性能要很好的發揮出來,還需要軟件的配合。
對于每一種新硬件架構來說,軟件可以實現兩種不同量級的性能潛力。為什么這樣說呢?以英特爾在Java生態系統的性能提升為例,從JDK8到JDK9,英特爾的工程師們幫助客戶和開發者將現有硬件的性能提升了6倍。如果從硬件的角度來看,這相當于是在一次軟件發布中就實現了數代的硬件性能提升。
更進一步來說,硬件本身在物理架構上具有局限性,但如果將其與英特爾的內存層級架構相結合,虛擬主機,再加上英特爾在軟件棧方面的領先技術,就能將工作負載的性能提升8倍。同樣,這也是相當于數代的硬件性能提升。而在人工智能工作負載方面,英特爾利用DL Boost等架構擴展,在過去12至18個月充分釋放CPU潛能。從Skylake升級至Cascade Lake,相比上一代硬件提速28倍。
英特爾在軟件方面的多維度布局
軟件的位置如此重要,且英特爾的產品覆蓋了廣闊的用戶市場,所以其在軟件方面的布局也是多維度的。
在消費級市場,IPM是英特爾獨家提供的創新、超智能、自動處理器超頻工具。憑借英特爾Performance Maximizer,用戶現在可以比以往更輕松地根據處理器的性能潛力來動態地定制化地調整特定未鎖頻的第九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無論追求速度提升以便在游戲中獲得優勢,還是最大程度發揮創造力,英特爾Performance Maximizer都可通過全新、免費的方式為系統帶來更高性能。
雖然其它自動超頻工具通常著眼于處理器的潛在最高速度,但英特爾Performance Maximizer會關注具體處理器的具體性能特征。IPM讓所有用戶實現超頻,設定超頻變得非常簡單,無需進行復雜的BIOS設置、令人抓狂的接口或倍頻器計算,只需單擊接受推薦的處理器超頻設置即可。
超頻時,你可以將CPU倍頻設置得更高,使PC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計算密集型任務。想象一下——玩超級激烈的第一人稱射擊游戲時幀速更高,更快速地導出拍攝和編輯4K度假視頻,或者操作超復雜紋理圖層以及對3D角色模型的影響時系統響應速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