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二屆)中國金融科技產業峰會于10月31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正式開幕,為了推動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和金融市場各項業務的深度融合,本屆峰會專門設置的分論壇“金融科技與復合型人才培養”,于11月1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正式舉行,美國服務器,機械工業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副社長韓效杰做了《教學設計、教材和金融科技人才培養》的精彩演講。
首先感謝主辦方邀請我有這個機會。剛才聽劉社長講了一下挺唏噓的,時代發展太快了,我本身是學密碼學的,我畢業時只有幾個單位要我,而且跟我說,來了我們單位有脫密期不能出國。沒辦法我找一個出版社好了,到了出版社這么多年沒走,有什么感慨呢?我一會兒給大家展示一下,現在教育、學習這個領域也在面臨科技的一些融合、改造。
開始之前希望大家先做一個小游戲,先想一個問題,什么問題呢?如果只有一項能夠對你職業生涯是最重要的,這個能力是什么?不用說,記住就可以,一開始想到引入眼簾的記下就行。第二個問題,想一想這個能力從哪種渠道獲得的,我不需要你們回答,我這里有幾個選項,大家只能選一個:記住選項:A.自學、自行嘗試和犯錯;B.聽老師講授;C.不斷地練習;D.當學徒;E.其他(ABCD都不是)。
我現在做一個小測試,選A的請舉手有五位;選B的請舉手一位;選C的不斷練習有十幾位;選D的當學徒有一位;選E的有三位。今天大概三四十人,我以前在開會時特別喜歡做這個問題。為什么?我在兩三百人的會場出現過什么情況呢?沒有人選B,或者只有一兩個人選B,因為我是高等教育分社,經常開會的底下坐的都是大學老師,剛才這位學生選了B聽老師講授。聽老師講授有什么問題?大家想過沒有,我在各種場合問這個問題的時候,選擇聽老師講授基本沒有。聽老師講授有什么問題?2010年時有一篇文章,文章是發明了新的傳感器可以測試皮膚電信號,測試腦電波不能將電極插到大腦中,只能測試皮膚電信號。文章做了貼在皮膚上的傳感器戴在手腕上也可以模擬導電波測試。這篇文章轟動了,因為有一張圖,這張圖找了一個研究生他戴了一周,把他的電波都記錄下來。這張圖在教育界很火,中間這一行很典型,人在睡覺時皮膚的變化,由長波睡眠各種深睡、淺睡,非常有特色這是睡覺的腦電波。
大家看學習的時候,研究的時候腦電波劇烈活動。做實驗劇烈活動,在做家庭作業時也是劇烈活動。這張圖轟動在哪兒?這個叫TV看電視腦電波是一根直線平的,所謂中小學老師管看電視叫無腦狀態,從腦電波給出解釋。這是哈佛大學研究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看黃色的叫Class上課時的腦電波和看電視的腦電波基本一致。2014年這篇文章在教育界產生轟動。
教育界為什么轟動?我們的課堂老師講,學生聽主要以這個為主。想一下這跟看電視區別好像不是很大。教育界在2012年時,國內是這樣,2012年叫慕課元年,大家希望信息技術對教育有一定改變。當時有一些老師在前面講學生在后面聽,上課經常是這樣,大學課堂曾教授感受不是這樣的。在大學里面,我們跟中央財經院溝通,人才培養最后落地落到哪兒?大學里面包括港科大都有感受,大學里有一套邏輯,最高的是什么?人才培養目標。但最底下的有一套邏輯,第一個人才培養先設置專業,我上面有一個目標,底下比如發展金融科技設置金融科技專業。第二步,設置這個專業時同時設置培養方案,所謂培養方案是開什么課程,這些課程靠教師和課程教學設計落實。最后發現人才培養在大學落在教學設計上。教學設計中有四個地方:學習目的、學習活動、條件和內容。討論金融科技人才培養時,最后落腳點要落在具體的一門課程一門知識點教學設計上才是有效果、真正落地的,其他都是比較宏觀的。
教學設計實際上是人才落地的最后一百米。現在高校里面有一個問題,大家可能不一定能意識到,中小學老師跟大學有一個本質的區別,中小學老師是受過系統師范訓練的,他即使再不濟在大學四年學習是怎樣發生、教學是怎樣有基本的套路。我學密碼學所有老師是數學系畢業,個別老師是師范大學數學系畢業,受過一點師范訓練,上課時不是純講授做了一些活動。數學科研的老師依然會在大學課堂用一些教學。大學面臨非常大的挑戰是絕大部分老師不懂教學最基本的原理,不知道教學是有套路可循的。比如信息化,教學目標分類不科學、不細化。我要做一個教學設計時,首先要設計教學目標,大量開會教職委的基本要求。還有大量教學設計,掌握這個東西然后沒有了。它的教學設計里面只有一句話“掌握這個知識點”沒有了,具體通過什么路徑?怎么評價?什么叫掌握?能復述是不是掌握?還是能評價?沒有具體設計。或者是有的但沒有形成一定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