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數據中心,采用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形式的數據量快速增長。而生成和使用這些數據的應用程序在開發和維護上實現了地理區域的跨越。
因此,當代數據中心正在摒棄復雜昂貴的 SAN 存儲,遷移到橫向擴展存儲 (Scale-out Storage)或超融合基礎架構 (HCI),歐洲服務器租用 云服務器,從而實現快速部署、靈活調整規模、自動調配。
現代化的高性能網絡結構
橫向擴展存儲和 HCI 兼具分布式和軟件定義的特性,為應用程序和服務提供了有保證的性能、對指數級的數據增長實現了按需擴展,同時還簡化了運營和管理。通過消除存儲中的瓶頸和復雜性,橫向擴展存儲 和 HCI 為今天的云基礎架構(私有、公有或混合)奠定了基礎,實現了最大的成本節省和最高的運營效率,同時也滿足了不斷增加的計算需求。
但是,采用 橫向擴展存儲 或 HCI,您的前行之路才走出一半。只有將連接橫向擴展存儲/HCI 的網絡結構“現代化”,才能全面實現這些優勢。以太存儲矩陣 (Ethernet Storage Fabric) 應運而生。
以太存儲矩陣是什么?
以太存儲矩陣(Ethernet Storage Fabric,簡稱ESF)是當前最快、最高效的網絡存儲方式。它采用最好的交換機軟硬件,充分利用以太網在速度、靈活性和成本效率上的優勢。它擁有理想的外形規格,可提供存儲所需的高性能、可擴展性、高可用性、智能性,同時簡化管理。
ESF 針對橫向擴展存儲和超融合基礎架構環境進行了優化,其專為處理突發的存儲流量而設計,以超低延遲傳輸數據,提供可預測的性能,從而實現最高效的數據傳輸,簡化橫向擴展存儲架構,同時支持存儲感知服務。這些都是當今關鍵業務型存儲環境的核心屬性,尤其要求交換機必須支持最新、最快的傳輸速率,包括 25、50 和 100GbE。交換機需采用智能緩沖設計,以確保在任意端口組合、端口速度和數據包大小的情況下都能提供高速、一致的網絡性能。
此外,以太存儲矩陣(ESF)的屬性還包括:不但支持塊存儲和文件存儲,還支持對象存儲,并且支持最新NVMe over Fabric陣列的存儲互連。此外,ESF 必須提供對存儲卸載(如 RDMA)的支持,VPS,進而釋放 CPU 資源、提升性能。ESF 不僅針對存儲進行優化,與傳統的企業存儲網絡相比,ESF也是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5大優勢 全方位優化
1.有保證的性能
由于 ESF 是 橫向擴展存儲 和 HCI 的專用網絡結構,傳統的三層網絡中流量聚合引起的延遲增加或性能不可預測性一去不復返。
在數據中心內,如果端點在同一機架中,則任何存儲/超融合架構的 I/O 可以一次轉發橫穿 ESF。如果跨機架,則為三次轉發。只要使用專用的 ESF 交換機來構筑該架構(稍后我們會回來討論這一點),就會在可預測的性能級別上維護應用程序,符合 SLA 或預定義的政策。
2.便于部署、管理和擴展
葉脊式體系架構使 ESF 極其簡便且可快速水平擴展。利用經過驗證的技術(如 OSPF 或 BGP)與 ECMP 配合,工作負載能夠自動使用所有可用的鏈路。在數據中心,以太網得到普遍使用。
ESF融合了所有橫向擴展存儲和超融合架構,消除了網絡孤島(比如傳統 SAN 使用的光纖通道),從而把整個數據中心整合在單個網絡結構上進行管理。在單個數據中心之外,ESF可以使用諸如 VXLAN/EVPN 之類的疊加技術對跨多個數據中心提升效率。
3.自動化、安全、支持存儲感知的服務質量
ESF 可以對虛擬化工作負載和存儲流量進行自動化網絡預配、監控和管理。ESF 與云進行了無縫集成,能夠在擴展存儲和 HCI 上為多個租戶提供安全、獨立的工作區。ESF 在設計上完美結合了自動識別存儲設備的智能功能,并能分配適當的網絡資源,提供存儲感知的服務質量,同時它采用無中斷、透明網絡結構,能夠確保業務應用的持續運行。
4.成本效益
以太網是實際存在于數據中心和云中的網絡。其廣泛而大量的使用不僅可確保實現企業級的品質,而且硬件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此外,可用于配置、監視和故障排除的管理工具和自動化軟件也極大降低了管理 橫向擴展存儲 和 HCI 的運營成本。借助自動化工具,通過單一架構輕松實現應用程序遷移,有利于獲得最大資源利用率,從而降低成本。
5.容器和Docker
向現代數據中心遷移推動了新動態運營模式的發展。ESF 也需要提供廣泛的工具來滿足這種需求。舉例來說,支持使軟件能獨立運行的 Docker 容器。這樣就可以更快、更安全地提供定制應用程序,為客戶帶來獨特優勢,使他們能夠快速整合及縮短開發周期,并在容器間分享存儲資源。
以太存儲矩陣 VS 光纖通道
當然,資深 IT 專業人員可能會問光纖通道 (Fibre Channel, FC) 怎么了?為何選擇ESF,而不是如今現代數據中心采用的 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