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我們所想與實際情況可能差距甚遠,比如云。以2006年AWS推出EC2(彈性計算云)為標志,云計算進入大眾市場已經存在超過10年。在中國市場阿里云是最早做云的,directadmin漢化 虛擬主機,阿里云于2009年正式成立,算起來今年也已是第十個年頭。這10多年來,云在中國市場得到廣泛推廣,從默默無聞到人盡皆知,技術上也都趨于穩定和成熟。與此同時,市場對云的熱情開始褪去,人們對云的熱情似乎正在被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取代。
這一切讓我們一度以為,云在中國市場已經沒有太多深談的必要,直到《2018中國數字化轉型進程調研報告》的推出。為了完成這份報告,至頂網2018年年底對400多名企業用戶進行調研,這些用戶遍及眾多行業,頗有代表性。數據顯示,在云計算方面沒有起步和正在規劃的占比43.7%,正在進行IT硬件設施云化占比23.9%;已完成IT硬件云化,正進行應用云化占比19.2%;基本完成云計算部署,進入混合云階段占比13.2%。
看到這個數據后,筆者也與一個云服務商高管進行了交流。他所在的公有云服務商主要面向政務云市場,在他看來,實際上云可能比這個數據更慢,他的直觀感覺政務云市場業務上云率可能不到20%。
不止是他,在與業內眾多云計算從業者的交流中我們越來越感到,中國政府和傳統企業的上云之路還很漫長。在中國還有大量用戶徘徊在云計算市場的門外,它們期待廠商、媒體等各種機構給予更多幫助,幫助它們答疑解惑。因為盡管云計算概念普及多年,但仍有不少人對云一知半解。比如,為什么要選云,到底該選公有云還是私有云?
正式基于這一狀況,我們在《云云眾聲》欄目中圍繞公有云推出了一個系列報道,我們以訪談形式,每期邀請一位資深行業用戶,就云的相關話題進行探討,話題包括為什么選云、如何選云、如何用云等等。我們力圖通過這種對話給更多徘徊在門外、正受云困擾的用戶提供一些幫助。
我們深知,即使是像公有云這樣采用訂閱方式,宣稱有著互聯網體驗的云服務,還有不少“坑”。以我們至頂網為例,我們從一個傳統IT架構到上云,然后從一個公有云換到另一個公有云,不算太復雜的業務也經歷了多次的折騰。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折騰,香港免備案主機 美國服務器,再加上2018年我們對國內主流公有云開展的一次公有云評測活動,讓我們對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以及感悟。這些知識和感悟我們將都帶到我們的報道中。
我們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的工作帶來一點幫助,哪怕微不足道的一點我們就很知足了。
相關閱讀:
Bespin Global連續三年入選Gartner公有云基礎設施專業管理服務提供商魔力象限
微軟重磅推出云計算與軟件服務,為何云服務備受國內外企業追捧?
電信、騰訊云、魅族等被納入電信業務經營不良名單
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IDC圈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