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依圖發布了專為計算機視覺領域分析任務打造的芯片依圖questcore™。這枚從2017年開始研發的芯片,是全球首款深度學習云端定制SoC芯片,實現了從設計到制造的全面國產化,展示了國內原本算法領域的頭部AI企業在硬件領域的實力,再次引起了行業對這批AI獨角獸的關注。
由于行業的技術門檻高,加上外部輿論對于“人工智能”過度神化的渲染,公眾很少能關注到中國AI獨角獸的發展——實際上這批從2010年代初陸續成立的AI獨角獸們,發展得遠比我們想象得迅猛、強健。
5月9日的發布會上,此前一直低調的AI公司依圖科技就用一顆“發布即商用”的芯片,向業界秀出中國AI獨角獸的“肌肉”。依圖科技CEO朱瓏在發布會上說:“‘算法即芯片’的時代,芯片和人工智能算法的結合,為我們與世界級的對手競爭,甚至實現彎道超車成為可能。”
在摩爾定律已瀕臨終點時,通過人工智能算法的優化和提升,突破硬件的物理極限,結合世界級的超級算法,垂直整合軟硬件的依圖正在努力實現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彎道超車”。
根據公開資料介紹,依圖questcore™基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架構,針對依圖世界領先算法做了專門優化,同等功耗下,questcore™ 性能是市面現有主流同類產品的2~5倍。
就在依圖發布芯片的前一天,恰好AI獨角獸公司曠視科技宣布完成D輪第二階段(2018年7月宣布獲得阿里巴巴及博裕資本D輪6億美元投資)約7.5億美元的融資。據業內人士透露,另一家獨角獸商湯科技也將會在近期舉辦發布會。
近期AI獨角獸公司圈子顯得異常熱鬧,而無論是從原先的軟件能力向硬件能力的延伸發展,還是時常令人驚訝的融資金額,再到近期科創板的集中調研,AI獨角獸們已經在水面之下,展開了自己羽翼。
獨角獸誕生
其實,依圖、商湯…這些在互聯網行業之內,恐怕都并不為人所熟知的名字,因為年初科創板上海座談會的體跟蹤,而突然成為了業內關注的焦點。此前,對于非人工智能產業內的人士來說,這些名字的出現,大多伴隨著億元高額融資,令人驚訝不已。
其實,AI獨角獸的誕生要追溯到「深度學習」在全球產業界引發震動的2012年。
「深度學習」的概念其實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出現、并非什么突破性的技術,直到2012年底,深度學習學派“祖師爺”Geoff Hinton的兩名博士生,利用卷積神經網,在著名的圖片分類競賽ImageNet上超越了Google團隊,拿了識別結果第一名,瞬間引發整個業界對「深度學習」的巨大關注。
隨后,Google、Facebook等行業巨頭,紛紛重金引入「深度學習」領域的頭部學者,類似于Google斥資5000萬美金收購了Geoff Hinton剛剛注冊沒幾個月的公司等案例,迅速將「深度學習」推上了風口浪尖,學術界幾個頂尖的「深度學習」項目組成員不少人都被工業界巨頭挖走,或在風投的支持下開始自行創業。
5月9日發布芯片的依圖科技也在2012年成立;2年后,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的湯曉鷗教授扔下教鞭,成立了商湯科技;4年后,AlphaGo大勝李世石,“人工智能”在一夜間家喻戶曉。在資本的推動下,人工智能領域成長起數家獨角獸, 2011年成立的Face ++,2012年成立的依圖,2014年成立的商湯等,如今都是數十億美金的估值,是當之無愧的獨角獸。
而2016、2017年開始,國家政策對人工智能領域的強支持,則又助推了AI獨角獸的發展。
2016年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人工智能」首次被提及。到2017年,《“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就進一步將「人工智能」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被列入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范疇。
與此同時,國內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人工智能公司在萬眾追捧和異常殘酷的競爭中開始廝殺與尋求突圍。
獨角獸突圍
2019年CB Insights全球AI百強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