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科技,我看見數字化重塑已經全面揭開新篇章,但企業該何去何從?”
“由內而外發揮數據潛力,深化人工智能,部署混合云環境,轉型關鍵業務。”
不久前的2019 IBM中國論壇上,IBM對于企業數字化重塑的新挑戰給出了一個言簡意賅的回答。數據價值的挖掘、人工智能的落地、關鍵業務的轉型,都離不開一個基礎:混合云架構。
據IBM商業價值研究院預估,到2021年,98%的受訪組織機構計劃采用混合架構,但僅有38%的組織機構將擁有運行混合環境所需的程序和工具。如何幫助企業跨越這一巨大鴻溝,已經成為云計算的核心要務。
“目前,IT行業正在邁向云與數字化的新篇章,出現了一些新的游戲規則。IBM希望既為企業提供藍本也要提供落地能力。”IBM大中華區云計算與認知軟件業務總經理張永健認為,云與數字化進入新的篇章,主要由四大變化驅動:
一、 從消費者驅動創新到企業驅動創新。如果把“互聯網+”時代看作第一篇章,企業更多是根據消費者需求和市場環境,提升服務和用戶體驗。那么在第二篇章下,企業從自身轉型升級的角度,帶動產業創新。這也正是IBM一直強調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從“由外而內”到“由內而外”驅動。
二、 AI從實驗室走向實戰,嵌入業務流程。AI技術落地,要解決真實場景中的實際問題。
三、從用戶應用推動云發展,到關鍵工作負載推動云發展。目前,全球80%的數據位于企業防火墻內,企業80%的工作負載包括很多核心應用沒有上云,關鍵任務的轉型將是企業共同的挑戰。
四、從公有云為主到混合云為主,開放、多云是明確可見的趨勢。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的調研報告顯示,85%的受訪企業已經在多云環境中運營,而98%的企業計劃在3年內使用混合、多云的服務。有41%的公司制定了多云管理策略,有38%的公司擁有運行多云環境的程序和工具。
在新變革推動下,無論企業此前處在數字化轉型的哪一階段,都面臨著更復雜的挑戰。如何制定最適合企業自身的云策略、實現關鍵任務轉型、推動核心應用現代化,同時兼顧安全合規問題?在混合、多云的環境下,企業需要的是的涵蓋規劃設計、遷移、建設、管理在內的全棧解決方案。
面向云原生,通過云集成實現業務集成
“過去幾年我們的策略方向沒有改變,我們就是混合云公司。”在談到IBM云計算的整體戰略時,張永健這樣強調。IBM一直是混合云的倡導者,在業內也首次提出多云的概念。
立足混合云和多云,IBM的云平臺、產品和解決方案更加面向云原生,更加聚焦集成與整合。IBM幫助企業將工作流在不同的云環境、甚至不同云供應商的環境中無縫遷移,讓企業加速擁抱云原生應用。通過集成不同的云,整合應用和數據,最終實現企業關鍵業務轉型和業務集成。
2017年推出的IBM Cloud Private(ICP)私有云平臺,目前已有300 多位客戶采用。ICP基于Kubernetes容器平臺構建,支持X86、Power Linux等系統,支持將傳統應用遷移到云端,也支持通過容器、微服務架構快速開發部署云原生應用。
公有云方面,IBM在 19 個國家和地區擁有 60 多個全球云數據中心,用戶可將數據和應用全方位部署到全球6個地區和18個可用區域內。IBM與生態伙伴的合作加速了混合云環境下的無縫整合,例如IBM Cloud for VMware Solution支持將企業本地的VMware工作負載無縫遷移到云端。
幫助傳統行業大客戶快速上云是IBM云計算一大優勢。IBM在4個月時間內幫助美國航空將其官網、自助值機等移動應用與核心工作負載都遷移在IBM云上。2018年,IBM為國內某銀行打造了“無界開放銀行”API BANK,打通金融服務與各行各業場景,并實現銀行與合作伙伴的生態共享,目前該平臺已為超過500萬B端和C端用戶提供服務。
在混合云和多云方面,IBM堅持開源開放的基礎架構,并持續交付強大的管理平臺、集成平臺和服務,幫企業簡化復雜管理,提升效率,節省成本和時間。2018年,IBM多云管理平臺(Multicloud Manager)上線,通過儀表板界面,企業可以處理不同云環境下的多達數千個Kubernetes應用程序,并進行一致性、自動化的統一管理。
在今年2月的IBM Think 2019 大會期間,IBM又發布了幾款重量級混合云新產品,包括IBM云集成平臺(IBM Cloud Integration Platform)以及幾項重要的IBM混合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