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2019可信云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2019可信云大會以“智能云網邊,可信創未來”為主題,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
下午13:30大會特設的智能云論壇活動正式開始,中國信通院云大所云計算部工程師鄭立對智能云標準體系進行了深入解讀。
中國信通院云大所云計算部工程師鄭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參加我們智能云分論壇。大家聽完上述演講,可能會有疑問,智能云使能平臺,到底有沒有一些衡量的方法?我們信通院針對當前智能云發展情況做了一系列標準,下面我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所做的工作。
一、認識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本質是一個參數可學習的復合函數,這個函數有兩個輸出,是或不是。其實是一個純數學的問題。再往上是AI的計算方法及模型,什么叫計算方法?就是算法,通過我們設定的某種規則,然后讓函數輸出我們想要的結果,比如我們輸入很多參數,通過一系參數算子的操作,最終得出想要的結果:是或不是。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我們生產了通用開發工具以及平臺。我們需要這些算力和平臺驗證這個過程。當條件都具備以后,才有AI落地最后的結果,就是AI應用場景以及實踐。從圖中這個圈子看,越往上涉及的面越廣,場景也越多。當前,AI應用場景以及落地到了什么程度?不僅ALphaGo可以和人下圍棋,甚至人類現在玩游戲打dota都打不過機器人,確實發展的非常厲害。
當前對我們普通人來講,人工智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人工智能落地是一個流水線的過程,首先要采集數據,沒有數據是沒有辦法做任何操作,也沒有辦法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數據采集的過程需要人來做。
數據采集完成之后要進行環境的配置,也是由人來進行的。如要用到GPU,可能用到英偉達GPU,下載相關的驅動版本CUDA,如果用到卷積網絡的話,要下載匹配相應版本的CNDNN,在此如果用到Tensorflow等,就要下載相應的框架,要有對應的版本,這些過程其實是非常復雜的過程,相信大多數從機器學習入門、人工智能入門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非常痛苦的時期。
當算法能跑通,想做一些驗證性能好不好,把模型搬到環境上,需要不斷調參數,就像煉丹師,把參數加一點進去,看模型會變好還是直接爆炸,驗證的過程也是一個非常讓人掉頭發的過程,非常痛苦。
當把這些工作都做完以后,等到模型去部署的時候,這時候才真正用到了智能,我把這些模型放在服務器上面,寫一個腳本跑起來了,就不用管了。
通過這個流水線可以看出來五個步驟里有四個步驟需要人來操作的,所以當前人工智能20%的智能+80%的人工,一點都不過分。云能解決什么問題?云解決的問題是80%人工的問題,如何能縮短80%的時間是云要做的事情。
為什么叫智能云?智能可以理解為是一個形容詞,也可以理解為是一個名詞,在這里是一個名詞。沒有算力、沒有數據,我們天天說AI,天天說人工智能,其實是一個虛無縹渺的空中樓閣。必須有算力,對這些數據進行操作,才能說AI真正影響到了我們。
這些數據以及算力從哪來?現在云計算已經不單單是一個提供算力的水電站或發電站這種基礎資源,是集成了各種各樣工具的大倉庫,企業目前都在紛紛上云,這樣云端數據會越來越豐富,數據量越大,對AI產生的影響是質變的。
云計算還有海量的資源,彈性的,理論上來講可以無限去用,滿足所有的需求。AI需要的這兩個元素,云能夠完美地契合。我們要實現AI技術的雅俗共賞,而不是少部分精英的游戲,需要云參與進來,最終形成一個智能云的體系。
智能云方面我們也畫了一個圈圈圖,最外圈是基礎資源,這是云的最原始形態,引入AI屬性以后,為了方便大家做開發,做模型的調試、調參,各家都有使能平臺,用云給AI使能。再往上,如果不愿意做這種開發,不愿意調試,也沒有問題,訓練好的一些人臉識別,直接以API的形式暴露給你,你要用就調用,直接可以用證件OCR或語音轉寫等相關工作。有些人如果連API調用也不知道的話,有一套完整的行業解決方案,如有一條精準營銷的方案,有一套推薦系統方案直接給你,可以直接去用。所以只有在云的基礎上,人工智能才能真正實現落地,對我們普通人來講真正實現了AI技術的雅俗共賞。
什么叫雅俗共賞?古時候白居易寫了一首詩,總會給村口老大娘先讀一讀,老大娘覺得好的話才算是一首好詩。AI也沒有特別高雅的地方,普通人能認可和接受就是好的技術。以后搞人工智能落地,一定是普通人都能享受到其便利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