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些企業在多個云平臺上部署應用程序,但卻沒有制定正確的多云戰略。
根據最簡單的定義,多云是企業采用兩個或更多云計算服務供應商提供的兩個或多個云服務。很多企業采用了大量基于云計算的服務。而這不僅僅應用在電子郵件和客戶關系管理(CRM)方面,也是滿足企業基礎設施和敏捷性的需求。
例如,在調研機構Gartner公司最近對公共云用戶進行的一項調查中,8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云計算供應商合作。隨著組織的成熟度越來越高,IT領導者對云計算如何最好地滿足其業務需求的雄心和創造力的希望也越來越大。
Aqua Security公司首席技術官兼聯合創始人Amir Jerbi表示,“多云已成為許多企業的戰略舉措。隨著第一波公共云(IaaS)的采用日趨成熟,很多企業意識到他們不能過度依賴單一的云計算提供商,并且在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利用多個云計算供應商的服務,可以實現不同程度的效率,通過并根據需要轉移工作負載。”
隨著采用率和使用案例的增加,以及IT團隊越來越復雜,多云場景也在不斷變化。行業專家Jerbi和其他IT領導者對首席信息官及其團隊應該關注的多云問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以下是值得關注的5個多云重要趨勢:
1.多云成為一種更具意識的策略
Jerbi表示,許多企業都是在無意之中采用了多云,但多云策略需要成為一種更具意識的戰略。
Jerbi談到云計算最初應用時說,“雖然許多組織已經采用‘多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VPS,他們可能在不同的公共云上運行不同的應用程序或工作負載,通常是由于不同的團隊獨立選擇云計算提供商,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具有多云戰略。”
他說,“這種情況正在改變。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多云成為一種深思熟慮的策略,這意味著使應用程序真正實現云計算的本地化,并減少對特定云計算服務的體系結構的依賴性。”
其部分原因只是自然進化。幾年前可能一直試圖找出如何將單個應用程序遷移到云環境的團隊現在可能在其云計算戰略中遇到更復雜的問題。RackWare公司首席架構師和聯合創始人Todd Matters指出,這反映在混合云環境(即公共云和私有云以及內部基礎設施的混合)的增長中,這是一種與多云戰略重疊的趨勢。
Matters說,“在很長一段時間,人們一直在適應云計算。而現在,隨著企業逐漸適應不同的私有云和公共云,人們開始看到他們將真正的混合云戰略整合到他們的數據中心、私有云和一個或多個公共云中。”
2.云原生技術層出不窮
采用多云策略意味著更多的團隊需要重新考慮他們的技術堆棧;否則,他們實現目標將會更困難。
Jerbi說:“這對所使用的技術堆棧(如容器和kubernetes)和安全性都有影響,而安全性現在必須構建到應用程序開發管道中,并且檢測和控制點必須連接到工作負載而不是基礎設施上。”
在可預見的未來,云原生將成為更廣泛的IT對話中的一個共同話題,部分原因是它代表了一系列技術,幫助IT團隊發揮多云方法的全部潛力。
正如云計算技術傳道者、Red Hat公司Gordon Haff指出的那樣,云原生實際上只是現代應用程序和基礎設施實踐的簡寫。Haff說,“人們認識到,各行業領域的組織都越來越依賴于能夠快速上線、適應不斷變化市場需求的軟件,以及能夠適應快速變化的需求和新的工作量類型的基礎設施。”
Altran公司負責創新的首席系統工程師Raghu Kishore Vempati說,“許多IT團隊期望具有跨多個云平臺的云原生集群,并正在利用容器和容器協調者,歐洲服務器,特別是Kubernetes,企業可以構建與云計算供應商無關的解決方案,但仍然能夠在多云環境中執行,而無需任何更改。這有助于企業對不同供應商提供的不同云計算環境中運行容器集群的成本進行建模和預測。”
它還可以幫助團隊更多地關注應用程序而不是基礎設施。Datrium公司首席技術官兼聯合創始人Sazzala Reddy指出,這對許多首席信息官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他們的業務應用程序通常是最引人注目的資產和優先事項。
Reddy說,“最終,多云戰略不是基礎設施戰略,而是一種應用策略和業務戰略。這是企業實現目標的手段。首席信息官最終關心他們的業務應用程序。”
這就是為什么支持云原生開發和體系結構的技術將在多云使用案例中得到關注的原因。正如沃爾瑪實驗室首席架構師Siddharth Patnaik今年早些時候在一篇關于云原生應用程序架構的文章中所寫:“云原生與如何創建和部署應用程序有關,而不是在哪里創建。”
3.云連接變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