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洲的第二波新冠疫情引發全球關注,其中有國家考慮再次采取全國封鎖政策,不禁讓我們也回憶起年初“辛苦的”線上生活:疫情來襲時,眾多企業的正常業務被迫中斷,只能緊急開發app、小程序,將業務轉移至線上。然而app的開發、測試,部署、運維,既需要IT部門的專業人才,也需要時間和精力,相當數量的企業無法快速上線滿足業務需求的app,因此遭受巨大損失。
與此同時,有一批企業卻實現業務app迅速上線,它們分布于各個行業和領域,有大中型企業也有小公司,唯一的共同點在于它們都有一個好幫手——國內領先的低代碼開發平臺 APICloud。
關于低代碼開發
看到這里,你或許想先問,何謂低代碼開發?什么又是低代碼開發平臺?為什么可以實現app迅速上線?這些答案,記者在近日就行業熱點對APICloud聯合創始人兼CEO鄒達進行的專訪中,已經得到了專業深入的解答,聽我細細道來。
APICloud聯合創始人兼CEO鄒達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數字化轉型推進,企業的的IT需求成倍增加,市場研究機構認為,未來五年內會新增 5 億個應用,這個數字比過去 40 年中的應用總和都要多。而企業所需的應用也遠遠超出 IT 部門所能開發出來的能力,“低代碼開發”就此應運而生。
簡單來說,“低代碼”指的是減少傳統應用程序的代碼編寫量,快速為Web端和移動端創建企業級應用。鄒達認為,低代碼開發的重點在于降低開發的技術門檻,幫助開發人員和企業提升開發效率,保證交付時間。
早在21世紀初,低代碼技術和低代碼平臺的雛形就已經出現,然而一直發展緩慢。
在2014年,云主機,Forrester第一次正式給出了低代碼“Low Code”這一描述,Forrester對低代碼平臺定義是:“一種能夠幫助企業快速交付業務應用需求、最小化手工代碼量、最小化各項前期投資的平臺。”
到了2015年,得益于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的發展,以及企業數字化轉型推進,國外的低代碼平臺市場迅速升溫,已有的Appian 、K2、Salesforce等企業迎來飛速發展,微軟、AWS、谷歌、Oracle等巨頭也紛紛推出自己的低代碼產品。
2018年,Mendix被西門子收購, OutSystems拿到3.6億美金的投資,低代碼就成為國外軟件開發行業的新風口,國內也陸續涌現出許多低代碼開發平臺,被互聯網技術人員所關注。
回看低代碼開發平臺的發展之路,在2015年時,低代碼開發平臺市場僅17億美元,到2020年,這一數字已成長為155億美元,增長近十倍。
低代碼開發平臺引領者如何鑄就
既然如此,為什么說APICloud是國內低代碼開發平臺的引領者?這源于APICloud在低代碼開發上的前瞻性。
據鄒達介紹,APICloud是國內最早做MADP的企業。2014年正式成立之初,公司就推出了MADP移動應用開發平臺,為開發者從“云””和“端”兩個方向提供API,幫助他們降低app開發門檻和工作量,縮短開發周期。
而早在國內“低代碼”概念火熱前,APICloud就開始了從移動開發向低代碼開發平臺的演進。2014年后,APICloud對云原生、DevOps、混合開發等能力持續集成,先后增加了API Market、PaaS平臺、DevOps工具,產品組成不斷完善,構建了強大的APICloud低代碼開發平臺和繁榮的開發者生態。現在在APICloud低代碼開發平臺上,一款應用的UI設計、前端開發、后端開發等環節均緊密銜接,通過低代碼工具鏈實現全流程敏捷開發。
鄒達將APICloud這個應用開發平臺形容成一個工具平臺,為開發者提供幫助他們的工具——眾多組件模塊和開發工具。開發者可以基于這些通用組件根據業務需求進行修改,相較于企業自己從頭寫代碼可以減少大量工作量,有效提升30%~60%的工作效率。由于出色的降本增效表現,一些大企業將APICloud平臺私有部署到企業內部,作為企業的移動應用開發平臺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APICloud對個人開發者實施積極的鼓勵政策,一個項目中協作人數不超過3個,免備案主機,一個企業創建應用不超過10個,可使用免費版APICloud開發平臺。
低代碼開發不代表不需要寫代碼,對于部分企業客戶來說,他們沒有研發團隊或者希望獲得直接交付的應用。鄒達表示,對此,APICloud也做了完善的考慮。在生態合作計劃制度下,APICloud平臺上擁有大量合作伙伴,可以針對提出定制需求的企業提供服務,直接對接企業的業務部門需求,交付應用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