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是信息通信領域發展最迅速的產業之一,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支撐和創新引領作用日益凸顯,加快云計算產業發展對促進產業結構創新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云計算信任評估體系逐步建立。(見下圖)
目前,我國有99個云服務商的185個云服務提供云計算服務類產品;具備風險管控能力的云服務商和廠商有8個,具備運維專項能力的有6個。(見下圖)
產業動態
目前,云計算產值逐漸向行業大客戶轉移,行業云成為“新戰場”。政務云處于競爭白熱化階段,金融云初進軌道,人工智能云即將興起,工業云普遍進去醞釀期。(見下圖)
從整個產業角度來看,公共云服務占比81.31%,產業中有18.69%的需求來自托管云服務。(見下圖)
云服務商和廠商的成長情況
整體而言,云服務上商盈利狀況趨好,云計算行業發展趨于良性,大型云服務商逐步形成。據統計,通過可信云服務認證的22家云服務已將開始盈利,香港服務器 香港服務器租用,通過云主機分級評估的云服務商,主機規模超過5萬臺的云服務商占比15%。 (見下圖)
據悉,持有IDC牌照的云服務商逐步增多。第八批Iaas服務IDC牌照中,自有服務商數量占比73%,相較第七批而言,提升4%。(見下圖)
云服務商和軟件產品發展情況
容器類軟件、混合云產品及服務概念逐步成熟,市場也開始興起。IaaS基本款產品、企業級SaaS和虛擬化以及虛擬化管理軟件穩定增長。(見下圖)
但是,軟件產品在數據私密性、網絡性能、運維系統功能以及系統總體可用性管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薄弱性。在今年7月第八批IDC牌照評估過程中,共有102咨詢與參評,最終有35家云服務通過評審。(見下圖)
由上圖可知,2017可信云觀察數據顯示云服務商IDC牌照不通過的原因主要分為四個方面:一是,技術測試不通過;二是,運維審查不合格;三是,材料審查不通過;四是,技術專家組情評審不合理。
云服務商技術水平
云服務商技術水平自研和開源開發能力持續增強。在虛擬化技術運用上,應用KVM技術的云服務商占比50%。在虛擬化管理軟件技術運用上,開源軟件OpenStack占比較大,59%。
目前,云服務商在云主機可用性上以及數據存儲方面維持較高水平。(見下圖)
可用性檢測
可信云可用性監測機房分布海內外,共有43個云服務商,可用區域達119個。被監測機房主要以北上廣深香港為主。(見下圖)
據了解,2017年的上半年整體可用性保持在99.5%以上,較2016年同期更加穩定,可用性呈整體上升趨勢。(見下圖)
可用性達標云主機
自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長達12個月的時間,29個達標云主機連續工作。今年上半年,連續6個月達標云主機數量達41個,達標率為34.5%。(見下圖)
云計算運維工具
據統計,開源運維監控產品排名前十分別是:京東的ZABBIX、CACTI、Canglia、Nagios、監控寶、阿里云、Zenoss、Falcon、360、百度云觀測。
企業使用開源軟件工具趨勢明顯,開源運維產品或工具的使用率持續增長。(見下圖)
混合云
目前,能過同時提供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廠商數量較少,韓國云服務器 美國云主機,而且解決方案的多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見下圖)
關聯閱讀:
超融合架構不再是難題 可信評估辦法即將出臺
信通院主任栗蔚:我國公有云市場已趨近成熟
信通院詳解可信云金牌運維評估:含200多項 目前只通過6家
【本文由中國IDC圈原創,轉載需注明出處】
可信云 云計算信任評估體系
關注中國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或微信號:821496803 我們將定期推送IDC產業最新資訊
查看心情排 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2017-07-28 12:01:00
云資訊 云上用戶數據安全能力,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