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中國銀聯的何東杰,我今天跟各位分享的主題是圍繞銀聯在金融云建設當中相關評測的實踐和應用的一些收獲。主要分三部分,我們企業自身對開源的認識和思考,第二開源軟件評測體系,最后是開源軟件評測實踐。
首先是銀聯開源技術的使用現狀,銀聯是從2011年開始建設國家云計算示范工程項目,從2013年開始投入生產,截止到目前位置平臺規模超過3千臺,我們在過程中應用了很多的開源軟件,包括開源操作系統,包括虛擬化技術,包括OpenStack虛擬化管理軟件,以及開源大數據整個體系構建的銀聯分析平臺,逐步應用開源的SDN的技術等等。
銀聯認為開源軟件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其實也跟企業需要緊密結合,我們有兩個特點,第一我們構建開源體系,第二結合需求做一些定制的研發體現金融行業的特色。 我們圍繞企業業務需求,包括銀行業針對五高的需求出發,我們針對核心主件,包括大數據處理引擎等等做了電子開發滿足生產過程當中運維的需要。
同時有自己的發行版,包括云平臺逐步開始對外提供嘗試的合作應用。我們認為開源軟件和云計算是有相通之處的,開源技術一項技術能力的共享和系統,這兩個是有相通之處,如何構建自己的數據中心幫忙自己的業務的運營。包括云計算也一樣,近幾年我們也看到了,包括國家層面,包括行業,包括企業自身都在構建圍繞云計算包括基礎架構包括安全等等一系列的標準,通過標準指導規范企業自身如何構建一套云計算的體系,云計算這幾年快速發展離不開開源軟件的發展。
在銀行業來講,2016年9月份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說銀行未來的方向采用開源軟件的要慎重選擇,安全是里面非常重要的大問題。第二銀監會發布過的文件當中,十三五指出穩步開展云計算應用主動實施架構轉型,這是一個核心的推動因素。我們調研過業界,包括國有銀行,包括全國性商業銀行,包括區域性的銀行,他們在使用開源軟件過程當中的一些現狀。
第一個是我們看到了開源軟件在企業應用的數量,包括部署服務器規模還是不大的,都是比較小的規模,主要使用方式還是以用為主。第二個是金融機構在使用過程當中用開源軟件核心訴求是什么,我們看到跟傳統企業也是一樣的,核心出發點是為了節約企業的成本,包括運維成本,甚至從事云計算技術節約資源的浪費。因為金融機構來講系統穩定可靠性是首要的訴求,之后才保證業務的高性能,安全性可靠性永遠是第一位的。第二,我們得保證系統減少存在相關的安全隱患,我們需要構建相關的安全策略做維護,銀行業很難接受每半年進行更新,所以我們會做評估,什么時間階段需要做系統的升級,所以版本頻繁升級也是比較大的問題。我們主要關注技術成熟度,這個是否夠成熟,能不能應用到系統環境,并且做相關的遷移。這個銀行從商業軟件轉型到云計算的開源軟件也是一個大的問題,如何保證業務的遷移。
另外風險保障方面包括合規性,業務連續性以及人才儲備,我們也看到了銀行業越來越關注開源軟件的應用,在運營當中應該是可維護性的。另外是金融機構關注的具體特性,第一是圍繞知識產權,在國內外很多企業已經圍繞開源軟件知識產權提出訴訟,這個因為不同開源協議使用過程當中,企業應當遵循什么樣的要求,這些要求對企業如何使用產生具體的影響。其他包括安全可靠,香港站群服務器 美國服務器,像功能跟性能這方面企業關注的程度沒有那么高,特殊的需求需要通過一些專業的服務商,通過電子開發的方式解決具體的問題。
下面就是對軟件的管理方面,銀行業來講對軟件的管理要求還是非常高的,這塊也是跟傳統金融機構圍繞業務代碼的管理要求高是一脈相承的。反而說金融機構如何引用開源軟件方面需要做進一步的加強,一般通過開發人員自己引入就完了,這是自己需要做運維直接拿來用了,這個還是不夠規范的。另外對服務商方面我們也做了調研,基本上九成以上的金融機構關注的第一個還是圍繞最核心的,系統的穩定可靠和維護服務,其次專業的廠商在方案設計和驗證,包括實施過程當中進行相關的支持。目的是為了解決金融機構對軟件應用,或者結合業務需求的定制化開發。
通過以上的情況,我們認為銀行業未來的趨勢是全面擁抱開源軟件的技術,保障信息系統和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銀行業開始全面加強開源軟件方面的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增強開源技術的可控能力。需要專業化的評估體系,加強開源軟件應用的風險管控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