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能在這兒跟大家就網宿對金融行業,以及金融云的認知給大家做一下介紹。那這些年來上云趨勢非常明確,去年十三五規劃當中,政府明確提出銀行業上行業云以及私有云,結合混合云的架構。今年上半年的時候我們金融行業峰會也提出了宏觀性的指導政策,整個金融行業上云是確定無疑的。
但是整個行業發展的趨勢,雖然說上云,但并不是那么容易。我們看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從當前來看,整個金融行業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傳統的金融機構,一種是新興的金融機構。新興的金融機構更多的是在做一些新興的金融業務,這種金融業務對傳統的金融機構,或者傳統的金融業務來說形成了非常大的沖擊。
另外針對整個行業,雖然它上云,真正上云的時候面臨的問題會非常多,針對這塊的話我們把金融業務的系統分成兩大類,一種是比較穩定的系統,另外一類是一些短平快創新的業務,核心穩定的系統上云的話一般來說只會上私有云,不會放在公有云上面去,這些業務對資源也好,對整個彈性要求相對沒有那么高,一般是比較穩定的。現在短平快的業務,現在有太多的創新業務出來,這些新的業務出來更多的是需要我們真正去思考的,它如何上云,所以我們更多的關注在短平快的創新業務上。
近期的調研顯示,在整個金融行業里邊,上云里邊真正領頭的還是銀行,其次才是券商和保險。
上云潛在的痛點,對于整個金融行業它有一個共同的共性,它的用戶活躍度特別廣,不管是核心的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甚至偏遠的地區都有我們的金融用戶,這么廣的用戶怎么覆蓋他。第二個是我們整個業務的彈性非常大,尤其短平快的業務,對資源的要求就是幾天,用完了就不用了。這種情況下業務怎么支撐,如果再像以前傳統的業務模式,可能你會涉及到,要么你的資源跟不上,要么你跟上了也是浪費。
另外就是安全,我們核心業務系統你怎么保證它的安全。還有就是我們有些核心業務,如果上專有云,上專有云它的業務運維如何運維,這些都是問題。由于我們資源的限制導致我們創新的業務會受到沖擊,所以整個問題都會導致我們上云遇到困難,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從網宿自身的角度出發,也是從這個行業來看,我們提出我們的上云的一個戰略。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我們的核橫向加邊遠(音),就是利用核心的骨骼網節點數據中心,覆蓋公有云的服務,利用已有的二三線城市的IDC去覆蓋真正的專有云服務,這樣形成整個金融行業的混合云架構,這是我們的一個思路。
怎么樣實現這個思路,我們認為第一點就需要建一個足夠龐大的網絡,這個網絡應該是覆蓋全球的。在全球要去建一張龐大的內容集成,通過這張網絡可以承載計算,存儲甚至安全和所有的服務。有了這么龐大的網絡之后,把核心的公有云節點和私有云節點打通,根據客戶的需求,有選擇的把我的業務在離終端用戶最近的地方,這樣對用戶來說訪問延時就越低。對很多金融行業用戶對網絡訪問延時非常高,尤其券商行業,在這種情況下,分布式的計算是非常合適的。
這是我們云平臺整體的架構,最核心是整個資源管理和調度這一層,包括我們異構的調度,以及冷熱區分的分離,整個對外接口是跟運維,運維服務商管理整個資源。然后再往上是網絡平臺,再往上是整個對外提供的服務,包括我的計算,就是我公有云的云主機和信息化服務,以及存儲的服務,還有安全服務最后還有一些大數據的服務,這樣的服務針對上面不同的行業,包括制造、金融,尤其金融行業,針對這些行業去做的,右邊是安全的保障。
對于金融行業來說安全是最重要的一塊。這是我們云平臺基本的架構。這是我們的一個特點,就是核心加邊遠怎么實現,在整個平臺里的架構要實現這樣的能力。公有云的節點跟客戶的專有云節點怎么融合在一起如何管理,這不是那么簡單的。我們是通過這個平臺去實現的。這里邊首先是我核心的區域節點,到我的核心節點去打通,包括帳戶的管理,用戶信息的管理等等都會涉及到,這是核心加邊遠的特性。
這是我們相當于一個超融合架構,只有這種架構你才能實現橫向的擴展當然有一些業務,比如銀行業核心比較穩定的業務是不能放在虛擬化平臺之上,這需要有一些傳統的架構,所以這兩塊都會有有集中式和分布式的架構,兩種架構要結合起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