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主持人,其實去年可信云大會上我也有超融合的專場,也做了超融合產業發展的情況介紹,今天一年走過來,這段時間我一直跟蹤超融合產業發展,在超融合標準評測全程我在跟蹤也是我在做的,發現這個行業其實越來越從我們去年到今年的情況就能看出來。我介紹主要分四部分,第一,超融合產業發展趨勢,第二云計算超融合架構可信評估方法,這個標準是我們4月份定稿的,標準評估方法。第三第一批云計算超融合架構可信評估情況最后是未來展望和后續工作。
首先看超融合,今年4月份,大家如果超融合領域都知道,這是重磅炸彈,簽了超融合的大單,存儲容量1EB,金額是10億,告訴大家現在非常 火。我想分享一組數字,這些數字來自我們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4月份出的中國私有云發展的報告第一個數字是企業私有云搭載最多的業務,包括企業管理系統,辦公系統,存儲備份、通訊系統,應用開發和測試等等已經占三分之一以上了。第二是企業部署私有云之后取得的效果,換句話說是企業能夠得到什么好處,華沙機房主機 荷蘭主機,這塊是IT運行效率提升,IT成本降低,IT運維工作量減少,安全性提高,這是一個現狀。
下一塊是想說一下企業為什么對私有云這么關心呢,換句話說,企業在已有私有云的企業用戶中,他們關心什么問題,或者擔憂什么問題,大家也能看到就是運維功能,基礎功能,資源調配能力等等一些問題。為什么先把這組統計數字拿出來說呢,大家可以看到不管是大家構建私有云搭載的業務呢,還是構建私有云以后擔心的問題,其實這些問題是和超融合的特點,云計算超融合的特點解決的問題是高度契合的。比如說常說的超融合產品運營部署和管理,高可拓展性和經濟性的特點。企業這邊接下來大家講講超融合定義,大家可能看到很多了,下面是我們在云計算超融合架構評估方法里邊有十家業界企業共同討論出來的定義,這個也是第一次拿出來說,其他GartnerIDC大家看到很多,我們這個超融合以虛擬化為核心,將計算和存儲網絡功能整合在單一的軟件解決方案和設備中,并且多套單元設備可以通過網絡菌核,實現模塊化的無縫橫向擴展,形成統一的資源池。
接下來說一下超融合的規模,Gartner從2013年開始到未來五年從0美元到50億的美元,說明超融合市場規模市場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現在業界超融合產品有很多,包括國內有一些新華三、深信服、聯想、華為等等一系列的產品形態。從我 跟蹤超融合產業發展來看,它有一些發展趨勢 從應用領域來看,從政務教育傳統行業,傳統行業有可能是對IT系統的要求,不管實時性可操作性安全等等要求沒有那么高的要求,逐漸開始進入銀行醫療等領域過度,并且有一些好的實際案例。
第二從業務場景來看,超融合已經從邊緣信息系統開始向生產核心系統拓展。第一部分最后是想聊一些為什么超融合在這幾年發展的這么快,很多企業為什么都接受了這個概念。其實有一些本質的原因,第一個現在我們社會進入到信息社會,企業一方面對ICT資源能力需求越來越多。第二個,企業具備ICT能力,傳統企業競爭力也是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其實傳統企業在IT基礎設施,在提升IT信息能力的時候,它有一個天然不可調和的矛盾。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是在做IT的,大家知道這塊一方面新的概念新的技術出來很多,從底層到上層知識要求很多。其實在運維人員,他是非常困惱的,所以就有一個笑話,各個傳統企業的信息技術部是在干什么,花錢挨罵沒效益等等。每年的預算越來越多,在年底總結的時候發現沒有什么可寫,一旦出了問題,信息技術老大就批,又出了什么問題,什么時候幾個月能不能干好。
整個IT信息運維是非常系統的工程,包括底層數據底層的風火水電軟件,是需要非常專業的運維知識。如果在這方面運維能力不夠,或者不足的話,挨罵背鍋是必然的,這東西確實越來越快,越來越新。
大家都在講企業上云,比如實施擴容,降低成本,很多的問題是搭載私有云是沒有辦法解決的,為什么超融合能火,關鍵一點就是能夠將傳統企業的運維人員從比較底層的基礎運維里邊解放出來,能專注于一些行業的應用。剛才風火水電硬件等等運維都需要 一些的運維人員的,所以用超融合產品能把底層全部解決掉,只有一兩個運維人員能夠將企業整個效率和IT基礎設施能力提升很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