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加速創新、降低成本和提高靈活敏捷性等機會的誘惑,使得當前的許多企業高管們紛紛都選擇將其企業組織的應用程序遷移到公共云環境中。但企業組織究竟是否能夠盡可能最大程度地實現上述這些優勢,部分將由企業現有的監控能力決定。在本文中,我們將為廣大讀者諸君詳細介紹云環境可能帶來的監控方面的挑戰難題,并還將同大家共同探討企業組織所需要采取相應關鍵方法,以推動實現在云中的最大服務水平、效率和靈活性。
概述
當企業組織尋求在當前的應用程序經濟大環境下獲得競爭力時,許多企業組織越來越依賴于公共云服務。現在,企業組織可以可靠地利用云產品提供各種基礎設施服務,包括計算,存儲和應用程序。以下,是一系列云服務興起,并迅速成為引人注目的替代方案的原因。
一、靈活敏捷性推動創新
在當前的應用程序經濟大環境下,應用程序的創新快到不能再快了。企業客戶和最終用戶迫切需要更強大的功能和更好的體驗。
鑒于企業的領導者們試圖加快將他們創新型的新服務推向市場,他們必須擺脫傳統的IT方法。當他們需要擴展IT容量能力時,他們沒法再耐心等等待冗長的采購、測試和部署周期。
通過在公共云環境中運行工作負載,企業組織可以實現靈活敏捷性的顯著提升。他們可以更快速、更輕松地擴展其容量,從而可以立即適應新的應用程序和服務。如果需求下降,他們還可以相應地立即減少其占用的空間。
新的服務器或服務可以按需提供,這意味著企業工作人員的時間不會再消耗在采購和安裝中。通過利用云環境,企業內部的員工們可以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將新的以應用程序為中心的創新投入市場,并且可以更快地將這些創新推向市場。
二、運作效率和預算的靈活性
鑒于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變得日益激烈,各種規模的企業組織都面臨著以最有效的方式利用資源的壓力。通常,他們承擔不起擴大其基礎設施容量能力所需的周期性的大量的資本支出;也負擔不起與重新分配基礎設施資源,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條件相關的成本和中斷。
基于云的基礎架構服務提供了一種令人信服的方式來緩解這一挑戰。通過利用按需彈性云服務,企業組織可以擺脫與內部部署基礎設施相關的大量的前期資本支出,轉而采用由業務預算而產生的現收現付服務。這也允許企業組織得以能夠根據業務目標的變化來重新確定IT資源的優先級。
公共云的關鍵監控挑戰
隨著企業組織將越來越重要的業務服務遷移到公共云環境,確保其客戶和用戶獲得優化的體驗變得至關重要。然而,當在公共云中運行應用程序時,跟蹤進度和管理性能和服務水平可能會給IT企業組織帶來諸多方面的挑戰。
一、對云服務及其運行過程缺乏全面的、可操作的見解
當企業組織將工作負載遷移到云環境中時,其IT團隊通常會通過利用其云服務提供商的監控工具來啟動。通常,云服務供應商的監控產品并不是專門的監控解決方案。這些工具缺乏管理員主動管理在云中運行的工作負載和進程的性能和服務級別所需的許多功能。
在使用一款公共云服務時,企業組織通常將注冊特定的基礎設施產品,如計算、存儲等。云服務提供商的工具只會為這些資源提供監控指標,從而導致了只有非常窄的可見性。例如,一款工具會告訴你,CPU利用率是60%,但是其不會提供任何關于哪個進程或服務對該利用率負責的相關細節。
此外,許多這些工具限制了IT團隊進行歷史性能分析和未來容量規劃的程度。這些工具通常只提供初步的報告,只能讓客戶在短時間內保留監控數據。因此,依靠云服務提供商的監控工具的零售商將難以追蹤季節性趨勢,因為它們無法評估年度統計數據。
從根本上說,云服務供應商的工具缺乏有效監控服務水平的能力。因此,很難有效地衡量針對SLA的云服務的性能,并使服務提供商對所提供的服務級別負責。
二、對遷移生命周期的洞察見解有限
隨著企業組織將應用程序和工作負載遷移到云端,他們需要確保這些遷移可靠地發生。為此,有效地跟蹤開發和生產中的工作負載的性能是相當重要的。通過這樣做,員工們可以最有效地確保不會出現任何錯誤或性能問題。最終,他們需要能夠比較生產前期和生產后期的性能指標,以便他們可以繼續優化服務水平,并從云中實現最大的收益。
三、云和混合IT環境的多監控工具的復雜性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