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Enderem(安得云)的聯合創始人Hellen Ma透露,服務器租用 免備案服務器,他們公布三周就已完成百萬美金的融資,目前公司估值1億。現在,Enderem計劃天使輪融資2000萬,主要用來平臺搭建、宣發等。
第46屆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將區塊鏈與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一并列入“第四次工業革命”,顯示出區塊鏈技術的重大意義和極為廣闊的發展空間。IBM公司CEO羅睿蘭女士有一句著名的論斷:“區塊鏈對于可信交易的意義正如互聯網對于通訊的意義”(What the internet did for communications,I think blockchain will do for trusted transactions)。
區塊鏈浪潮的來勢洶洶,在近十幾年的各領域中,大概只有互聯網可以與之媲美了。對比同期美股和黃金——美股股市去年一年只增長24%,黃金只增長15%,而區塊鏈是他們的數十倍:
Inkwood Research預測,到2025年云存儲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400億美金以上,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5%。中國近年來,云服務市場規模每年增長超過三成,今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億美金。云服務一直是技術創新速度快,業務場景不斷豐富,整體規模快速增長的一個市場。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云服務的to B市場日益成熟。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云服務已經普遍被認為是比傳統的購買硬件和軟件的方法更為經濟、有效的解決方案。
目前,中心化云服務市場的頭部效應明顯,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2017年以來,國際上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和谷歌云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的勢頭,國內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金山云繼續拉大領先優勢。亞馬遜AWS2018年最新一季度的財報,收入同比上漲了49%,達到了54.4億美元,收入增速開始回升。阿里云最新的第四季度財報營收達43.85億元,同比增長了103%,繼續保持三位數增速。巨頭們不僅收入基數大,收入增速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因此在市場份額上已將中小廠商甩得越來越遠。
但另一方面,中心化的云服務也有它的局限性亟待解決。首先是中心化系統在維護用戶數據安全方面存在安全漏洞和隱私保護問題,如果一個云服務器被黑客攻擊、或者遭遇阻止,都會存在威脅。同時中心化的維護需要大量人員,成本高。而且,當客戶數據存到中心化云上后,沒有隱私。所提供的定制化方案少,服務使用復雜。
互聯網的發展進程現在正朝著去中心的方向進發。Blockstack創始人Muneeb Ali在總結了過去幾十年的計算史后指出,經過中心化(大型主機)、去中心化(桌面計算)以及再次中心化(云計算)之后,下一波計算浪潮將再次朝著去中心化演進。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是互聯網去中心化發展的一個標志性事件。這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數據庫的優點不言而喻——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區塊鏈由眾多節點共同組成一個端到端的網絡,不存在中心化的設備和管理機構)、去中介化、信息透明(區塊鏈的所有數據信息也是公開的,每一筆交易都會通過廣播的方式,讓所有節點可見)、安全可靠(單個甚至多個節點對數據庫的修改無法影響其他節點的數據庫,除非能控制超過51%的節點同時修改)以及開放共識(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到區塊鏈網絡,每個節點都能獲得一份完整的數據庫拷貝,節點間基于一套共識機制,通過競爭計算共同維護整個區塊鏈)等諸多優點。能有效改進現有商業和應用場景的不足。
但利用區塊鏈技術炒幣發幣都不叫真正的落地,在目前區塊鏈市場中,一些項目的白皮書做得很漂亮,直擊行業痛點,號稱要解決一系列行業中的問題,但是光見發幣和炒幣,不見對行業產生實際的價值,更談不上落地。只有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服務于實體經濟才是真正的落地。那么如何落地實體經濟?首先必須要有應用場景。要找到應用場景需要從區塊鏈自身的技術入手,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以及高透明的特點,并真正解決行業痛點才算真正落地。
能否在技術發展大趨勢下抓住商機?
Enderem(安得云)的創始人Bill Wang出生于1997年。這個年輕的加拿大籍華裔男孩,在同齡人還在迷茫未來的時候,已經攜帶著自己的團隊,開展起了轟轟烈烈的區塊鏈項目創業。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Bill的第一個創業項目了。早在16歲,他就擁有了多項在高科技領域的發明專利。高中畢業后,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高新技術的研發和創業中。
創建Enderem項目本是基于自己前一個創業項目對數據存儲空間的需求,他覺得現有的中心化的數據存情服務在很多方面都難以滿足自身項目在速度,安全,以及價格上的要求。為什么自己不倣一個這樣云存儲項目呢?把分散用戶出租的存儲空間以低價整合在一起,這樣不僅可以滿足自己項目的需要,同時也能提供這項服務給有著相同訴求的商家和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