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季度的財報中,騰訊首次公開了云服務的營收情況:云服務在本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長一倍,今年前三季度的收入達到了人民幣60億元,云服務收入在2018年已經連續三季同比增長率超過100%。
游戲業務持續波動
除了云服務之外,騰訊的其他業務也在第三季度中呈現出了上升勢頭,其中的一個亮點就體現在視頻業務上。在第三季度,騰訊視頻推出的多款電視劇及動畫,帶動了訂購用戶數的大量增長,騰訊視頻訂購用戶同比增長79%,達8200萬;得益于此,騰訊的媒體廣告收入也有23%的同比增長,至51億元。
財報中,有兩項內容最值得關注:一是騰訊的網游收入持續下降,二是騰訊的其他業務收入持續提升,其中包括首次公布的云服務業務收入。一下一上背后,體現了騰訊的收入結構開始趨向均衡化,長期背負的“游戲公司”標簽正逐漸被撕下。
騰訊游戲收入的增長相對放緩,某種不程度上不完全是壞事,因為反襯出其他業務的增長速度。
11月14日傍晚,騰訊發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報告顯示,騰訊本季度收入為805.95億元,同比增長24%;凈利潤(按通用會計準則)為233.3億元,同比增長30%。
云服務業績亮相其他業務增長迅速
9月30日,騰訊對外宣布了時隔六年的新一輪架構調整和戰略升級,主要調整了兩個方向:在社交和內容方面,新成立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在To B業務領域,騰訊整合了包括云、AI、安全、LBS在內的細分業務,成立了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
到了第三季度,騰訊的游戲業務表現稍微有所回暖。財報顯示,其網絡游戲業務收入同比下降4%,至人民幣258.13億元,然而環比卻上升2.4%;手游收入則同比增長7%,環比增長11%,至人民幣195億元。
外部觀點對于騰訊游戲業務的回暖持一定的樂觀態度。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指出,監管層對于游戲許可證審批流程最終會恢復,目前外界的擔憂多少有些過度,因此騰訊的股價長期仍然值得看好。
此前騰訊二季度的財務報告顯示,網絡游戲的收入環比下降12%,至252.02億元人民幣;手游業務營收176億人民幣,環比下降19%。
總的來看,騰訊第三季度的財報已經體現出了公司收入結構開始均衡化的趨勢。游戲業務收入占總營收的占比正在不斷下降,而包括云計算、支付業務、廣告業務在內的其余業務,收入比例則在不斷提升。長遠來說,這對于騰訊的發展算是一個有利的變化。
整個第三季度,騰訊一共發布了10款新游戲,包括《自由幻想手游》、《我叫MT4》及《圣斗士星矢》。這些游戲產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騰訊的游戲收入。另外,根據騰訊方面的說法,《王者榮耀》的付費用戶環比增長,從而促進業務收入環比增長。
組織架構調整之后,產業互聯網成為騰訊未來的主要方向。在財務數據上,免備案主機,其他業務收入比例的持續上升,就是這次改變的直接體現。
在騰訊第三季度的整體營收結構中,增值業務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為55%,增值業務下的游戲業務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則為32%,廣告業務收入的比例為20%,其他業務的收入比例則為25%。
騰訊提到,騰訊云服務在游戲及直播領域維持領先地位,并擴大了在金融及零售等其他行業的市場份額。這是騰訊云收入出現明顯增長的一個原因。
即便如此,版號的下發依然是目前市場上影響騰訊游戲業務收入的最大不可控因素。有關版號恢復發放的傳聞一直流傳在坊間,但始終沒有變成現實。